执“党建引领”之笔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关键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治理体系,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合拳”,让社区党建和基层治理同频共振。

      牵住“责任制”牛鼻子,下好“一盘棋”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而党建引领则是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要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打造“多元化”队伍,拧成“一股绳”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关键在人。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的多元化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注重从优秀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群体中选拔培养,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注重从基层一线和青年群体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同时,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用好“数字化”手段,织密“一张网”

      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建立健全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通过数字化平台,及时收集和分析社情民意,精准掌握群众需求,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推进“互联网 + 党建”“智慧党建”等新模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等工作,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探索“精细化”服务,温暖“一颗心”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服务群众,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精细化”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建立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一件一件抓落实,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打造“15 分钟生活服务圈”,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服务。要创新服务方式,推行“一站式”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船重千钧,掌舵一人;鸟飞千里,头雁领航。只有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绘就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基层治理新图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