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136篇。
《论语子路篇第十一》第25篇: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我们看朱熹的注解——易,去声。说,音悦。器之,谓随其材器而使之也。君子之心公而恕,小人之心私而刻。天理人欲之间,每相反而已矣。
有点不明白,再看一下钱穆的注解——易事:易与共事。或说:易服侍。难说:说,同悦。犹云难讨他欢喜。君子悦人之有道,故无道之人不易得君子之欢悦。器之:君子贵重人才,因其材器所宜而使用之,故能恕人所不能。求备焉:小人之心苛刻,故求全责备,卒至无可用之人。
钱穆的译文——先生说:“君子易于和他共事,但难于得他喜欢。你讨他喜欢不合道,他还是不喜欢。待他使用你时,却量你的才具。小人易于讨他喜欢,但难于和他共事。你只要讨他喜欢,纵不合道,他仍会喜欢你。待他使用你时,却求全责备,凡他想要你做的,你都得做。”
【杨伯峻译文】孔子说:“在君子底下工作很容易,讨他的欢喜却难。不用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不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却衡量各人的才德去分配任务。在小人底下工作很难,讨他的欢喜却容易。用不正当的方式去讨他的欢喜,他会欢喜的;等到他使用人的时候,便会百般挑剔,求全责备。”
这三家注译非常有特点,朱熹的简洁,同时会作些解释;钱穆的尽量忠于原文,杨伯峻的尽量通俗易懂。
我们再看南怀瑾先生的注解——孔子说,君子之人,与他共事,容易得很。至于说不以光明正当的途径,而想讨好他,那更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君子人对于部下,信任、体谅、因才起用。至于小人就很难共事。但是摸到他的心理,稍稍迎合一下,他就高兴了;乃至其他一下,他都高兴。可是小人用人的时候,要求完备,样样要好,这做部下的就很难了。
孔子这些话,都是从政的经验,这就是圣人。把人情世故,透彻到极点。因此我们知道做领导人的,用人不要过分要求,世上没有样样都好的人,爱打牌的劝他少打一点,爱喝酒的劝他少喝一点。办好了事,让他去,不要求备。
这段话说得太生动、太贴切、太深刻了,放到今天的现实中也的确如此,这也可以看出圣人对生活的体察入微与概括的精练准确。(引用自李里)
如果结合工作与生活,发现自己要需要在这方面改进、提高。
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