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情简言深,一片赤诚,这是小说《追风筝的人》里最出名的一句话,很多读者都被这句话感动着,也为说这句话的那位少年感动着。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另外一句话:“当罪行导致善行,那便是真正的获救。”特别普通的一句话,普通到很多人会在书中忽略它,但它不仅概括了阿米尔父子俩的自我救赎之路,也传达了成长中的一些道理。当然,这句话的前提是,对于具有良知的人而言。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兼成名作,小说出版后,获得了高分好评,并且常年排在畅销书的前列。小说情节紧凑,故事内容引发我们关于成长的深度思考,除此之外,此书还有一个特点,它的背景是在阿富汗。阿富汗是一个会让人联想起战争、贫穷、难民等一系列词的国家,并且,它的种族等级制度森严,虽然书中对此着墨不多,但《追风筝的人》不失为一个走近阿富汗的文学作品。
小说讲了两个阿富汗少年之间关于友情、亲情、背叛和救赎的故事。十二岁的阿米尔少爷和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哈桑对阿米尔一片忠诚,在一次斗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捍卫阿米尔的荣誉受到了凌辱,但阿米尔却躲着选择视而不见。事后,阿米尔因无法面对哈桑,设计逼走了哈桑父子。战争爆发后,他和父亲逃往美国定居。多年以后,已到中年的阿米尔接到幼时长辈的电话,得知死去父亲隐瞒的谎言,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兄弟。他决定回到战乱的阿富汗,救出哈桑的遗孤,他的侄儿索拉博。
1.忠诚
阿富汗的战争让人感到痛心,但哈桑一家的忠诚让人感到温暖。
哈桑比阿米尔小一岁,但他总是很勇敢地保护着阿米尔,替他承担责任。他俩从小就没有妈妈,阿米尔的母亲难产而死,而哈桑的妈妈在生下哈桑后就跟着别人跑了,他们喝着同一个乳娘的奶水长大,父亲不止一次的提醒他俩,喝过同样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所以,哈桑开口叫的第一个人就是“阿米尔”,为他出头,为他争得荣誉,为他,千千万万遍。
对阿米尔而言,哈桑也是一个重要的人。但是,他总是在身边没有其他人的时候才和哈桑玩,甚至嫉妒自己的父亲对哈桑的关心。哈桑是在阿富汗备受欺负的哈扎拉人,他没能念书,总是听阿米尔讲故事。总之,他们两一起度过很多快乐的日子,好的童年就该有好的玩伴。
“我宁愿吃泥巴也不骗你,阿米尔少爷。”
“真的吗?你会那样做?”
“做什么?”
“如果我让你吃泥巴,你会吃吗?”
“如果你要求,我会的。不过我怀疑,你是否会让我这么做。你会吗?”
“当然不会。”阿米尔被反问的尴尬。
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与信任,笨拙又真挚。或许,这样的忠诚早在他们的父辈就已有深厚的基础。哈桑的父亲是被阿米尔的祖父捡回来的,对他视如己出,一起在这个家生活了整整四十年。
是主仆,也是朋友,还被视为兄弟,这样的人,是刻在生命里的。到最后,哈桑被塔利班枪决,也是为了守护着阿米尔一家的房子。他扑倒在柏油路上,那不求回报的忠贞生命,像他以前经常追逐的断线的风筝一样,从他身上飘走。
阿米尔自己也很清楚,哈桑曾经深爱过他,从前无人那样对他,日后也不会有。
2.背叛
“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所有的改变都源于这件“旧事”。那是一次斗风筝比赛,一个阿富汗古老的冬日风俗,打败其他所有的风筝,并且追回最后一只败落的风筝,才是最厉害的人。哈桑是为阿米尔追风筝的人。
当哈桑找到最后一只风筝并坚定守护阿米尔的荣誉时,他受到了其他坏孩子的凌辱。阿米尔在暗处目击了一切,但他太需要这份荣誉向他那成功的父亲证明自己,他不能失去那只风筝,所以,选择了回避,装作一切都不知道。
从此,哈桑的笑容枯萎了。
阿米尔无法面对自己的良知,他躲着哈桑,不再和他一起玩。但所到之处,总是能看见哈桑忠心耿耿的信号,那毫不动摇的衷心。终于,他设计将生日收到的新手表和钱塞在了哈桑的毯子底下想要逼走哈桑一家。没想到哈桑却主动承认是自己偷的,再次为阿米尔做出了牺牲。 这让阿米尔意识到哈桑知道自己受到欺凌时,阿米尔看到了一切却袖手旁观,他背叛了朋友,而哈桑却再一次救了他。
哈桑的父亲决定带哈桑离开生活了四十年的家,无论阿米尔的父亲如何挽回。
离开那天,阿米尔的父亲在雨中大哭,这让阿米尔倍感诧异。多年以后,他才知晓,正如忠诚早在父辈就已建立,原来背叛也同样在父辈就已发生过。父亲的大哭,也是因为愧对自己的良心。原来,善良、正直、勇敢的父亲睡了仆人兼朋友兼兄弟阿里的妻子,并且生下了哈桑。阿里应当也是知道的,因为他无法生育,他疼爱哈桑,他依旧衷心。哈桑是属于他的,因为他们哈扎拉人是永远无法被承认的。哈桑他们的离开,让父亲无法再弥补自己所犯的罪行。
“我是有名分的那一半,社会承认的、合法的一半,不知不觉间充当了父亲疚恨的化身。我看着哈桑,阳光打在他露出缺了两个门牙的脸上。爸爸的另一半,没有名分,没有特权的一半,那继承了爸爸身上纯洁高贵品质的一半,也许,在爸爸内心某处秘密的地方,这是他当成自己的真正儿子的一半。”
阿米尔后来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父亲总是对他有些冷漠,因为父亲的良知无法原谅自己所犯的错,阿米尔已拥有一切,而另一个儿子,哈桑什么也没有。
3.救赎
成年后并远在美国的阿米尔,得知哈桑的身世以及死亡后,他决定回到阿富汗,救出落入塔利班之手的侄儿——索拉博,尽管阿富汗战乱不断,但这是一条让他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终归是个善良的人,因为这些年他一直被自己对哈桑袖手旁观这件事所困扰。若无良知的人早就不以为意。
一个人,犯了错,可以瞒过其他所有的人,但却瞒不了自己的良心。
在救索拉博的经过中,阿米尔伤痕累累,险些丧命,又经过多方谋划,才将索拉博带回了美国。阿富汗有很多儿童,但没有童年。索拉博是一个身心都受到伤害的孩子,他是沉默的。阿米尔做了很多只为融入索拉博,就像曾经哈桑那样爱他一样。是的,哈桑曾为他做的事,他正为哈桑的儿子做着。他为索拉博追风筝,他对索拉博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阿米尔应当明白了长辈拉辛汗说的这句话,对他和父亲而言,付出,是他们的一条自我救赎之路。阿米尔的父亲在世时,帮助穷人,修建孤儿院,做一切他能做到的善意之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完善那个因犯错而缺失了的自己。对阿米尔而言,也是如此,无论再大的危险,也一定要救出索拉博,无论再大的困难,也要让索拉博感受到温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小说在阿米尔追风筝中结束。正如译者所说,对阿米尔而言,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这本小说可以说是一个善良之人的自我救赎之路,阿米尔的父亲终身替自己赎罪,阿米尔十余年来也常常受到内心的折磨,他们都是善良之人,因为有良知,所有知道自己的错误。当罪行导致后来的善行,桎梏的内心才得以解脱。
应该感谢《追风筝的人》,因为它,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在成长的路程中,谁不是一边犯错一边长大?重要的是,你是选择任意为之,还是选择弥补改过。自私、懦弱、嫉妒、虚伪等等,人性当中存在这些丑陋的一面,你是否有勇气、有决心去面对它再克服它呢?每个人都会有过去,但重要的是未来。惟愿你我能常常从生活中获得勇气,能见义勇为,正直勇敢。也许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