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翻看《第 56 号教室的奇迹》,才发现这本书还有一个副标题——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现在的孩子普遍有一个代号——神兽。“神兽”二字形象地刻画了孩子的调皮淘气的特质,也多多少少反应了家长心中的无奈。如何把这些被人调侃的“神兽”变成人见人爱的天使,想必教师承担的责任更大。
第一部分《家最温暖》,在雷夫老师看来,教室不应该被“害怕”控制!教室应该是孩子们躲避暴风雨的天堂!文中提到的“空白的签名球”告诉我们: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子女,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作教育的捷径!守规矩的课堂不一定非把“害怕”当前提。以信任取代恐惧,做孩子可靠的肩膀,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把握教育契机,控制情绪,做孩子们信任的老师!我想,在充满公平、信任的环境里的孩子们远比那些在高压控制下循规蹈矩的孩子们有着更强的动力!当然,打造无恐惧教室并非易事。我们现在的管理更多的是软硬兼施,我们任重而道远,但一切都值得!所以,我努力的目标是——要尽最大努力把恐惧从我的课堂赶走,做到平等公正而又通情达理!
读了第二部分《方法》,我才明白:雷夫老师之所以受人尊敬,受人爱戴,源于他的一颗“爱人”之心!他总会千方百计地创新学习方法来促进孩子们进步!从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从游戏认知数学,到影视体验历史,从动手实践科学真理,到亲身感受艺术魅力,从体育赛事到经济管理,这一项项受用终身的技能,无一不是雷夫老师“爱”的体现!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仅用心研究知识的传授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教会孩子们一项项受用终身的技能,帮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样的老师值得敬重!爱人者人恒爱之!
爱因斯坦曾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教育不是死记硬背,教育不是停留在你所学的知识上,而是要把你所学的知识、所受的教育全部融入在你的血液里、骨子里、生命里,让知识和教育化为无形,最后“剩下”的,便是有形的修行和教养了。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明白教育的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在我看来,我们都应以爱人之心,尽平生之力,育有教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