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分毫谬以千里

这个题目涵盖的内容太多了,我这里只是想说说自己对兼职销售的理解有时因差勤差异,而误到对一些新产品的理解与准确把握,自己通过网上学习理解应该还是有短缺的,比同事们天天到岗的现场学习理解和导师分享在实操和业绩上会落下距离,我不是纵容自己,但鱼和熊掌的确不能兼得。客观存在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可以在结果上扯平。

比如,根据新发布的产品更新换代导视,我进系统给老客户做了一份建议,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标准,得出的结论总是和公司对客户的预期利益不负,我感觉自己的数字计算不会差到多次试算都吻合不了,像是进入了死胡同一样。

如果找不到症结所在,即使费再大的劲怕也找不到正确答案,于是我给天天打卡的同事打了电话道出困惑,告诉她我是如何计算的,多次得出结论都是一样的,人家一听就知道我是在哪个步骤上卡壳了。

她告诉我“首先不能死搬教条,首先要在认知上打通关节,外延利益不仅自己理解,而是要真正传导给客户,要对方从心底上认可与接受。其次才是你的算法把不该算的成本算进去了,这样犹如分子不变,分母加大后肯定所得商就小了嘛,这个道理我们就要搞明白。

她的一席话感觉就像醍醐灌顶,使我瞬间开了脑洞。

按照她的理论指引,我重新把建议进行了分析理解,居然也就豁然开朗了。

建议依然是那份建议,但从理解上的确有了不曾清晰明朗的新顿悟。

有时候不是客户不理解,而是自己这里有阻塞,正像那句“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辩证思维所指那样,一切事物都在于“通”,唯有从理论到实践通了,才能促进事物运行正常向前,同时也只有自己这里通了,才有可能做到双赢。

看来我做兼职销售,参会时间保证不了即是自己的短板,要不留遗憾的办法除了自学,还要多请教同事,想想当时刚入司时老师的训导“一个人走通常走不稳,一群人一起走才可能无往不胜”,如今我在入司21年后重新体会,感触颇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