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和懒是生存中根深蒂固的两个人性动机,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两个,从30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开始就已经具备这样的动机。
生存是我们活着的第一性原理,要活下去,就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生存必要的生存资源,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就形成了以贪和懒两种获得生存下去的方式:
懒惰是让自己节省生存资源,通过减少能量的消耗,来使用更少的资源继续生存下去。
贪婪则是主动行动,通过自己的能力去主动获取更多生存资源的一个过程。
从生存的延续角度讲,这两种都是对自己有利的,但从行为本身的出发点考虑,却又发现这又贪又懒,其实是对立的。一个是通过无为来实现生存的延续,一个是通过刻意而为来获取更多的生存能力。
用贪和懒的动机观察自己,就会发现其实我们默认是懒惰的,即无为状态。我们常常原因什么都不做,即所谓的睡到自然醒,经常发个呆,能不动就不动。。。但却有的时候却又豪情万丈,奋斗不止。如何解决懒,又是什么驱动了自己的贪呢?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实贪和懒看似对立,却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解决懒,要用贪。
人既然默认是懒惰的,这是几百万年形成的能量节省策略,而要让自己变得勤奋,那就要:
让自己看到勤奋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
早上懒洋洋的躺在被窝里,想到运动可以让自己获得一天的好状态,因此就毫不犹豫的爬起来跑两步,这不就是因为自己认为运动可以比多躺一会获得更多的能量吗。
这不正是贪吗。贪就是比原来更多啊,自己之所以勤奋就是因为这样的投入比呆在那里懒惰更能够让自己有效的生存下去呢。
这高投入产出比的贪就是改变懒的理由。因此投入产出的成就感就可以驱动人勤奋,为了贪婪的目标而勤奋。
没错,贪是懒的死敌,也是懒的驱动力,前提是有高收益的投入产出比。
按照这个理论再来看我们生存中的现象,就会发现那些真正主动勤奋的人,一定是获得了因为勤奋带来的成就感。
工作中的任何一件事情,只有让做事情的人认识到这是自己必要的价值,就会让其主动行动起来。总结过来一件事情之所以愿意投入,不过就是这两点:
1.认为做好这件事可以获得自己生存必要的价值。
2.自己的投入可以获得超值的产出比,即产出收益远大于投入成本。
用这个道理再去对照自己之前思考的那些国企的朋友,他们之所以不主动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在他们的工作规则中,自己再勤奋也无法获得自己需要的收益。因此他们也就不会主动去做那些对自己无收益的投入了,从生存角度讲,这是无效的投入。
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要让团队自我驱动,就必须要考虑两点:
1、要制定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奖惩规则,简单讲就是不能主动行动的人吃亏。
2、给团队建立更多维度的收益模式,除去物质财富收益外,还有更多的收益维度,表扬,提拔,分享,个体成长,建立让员工能够在多维度感受到工作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自我驱动就是每个人都能够看到奋斗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收益并主动获取的过程,真正让每个人的懒躲起来,多维贪的动机释放出来。
因此,回归人性不是一句虚话,贪和懒是人性中最为基础的行为动机,无论是个体还是企业,对于贪婪和懒惰的有效驾驭都是一个好命题。
今日思考,不求绝对,但求养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