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能快成黑影,别误会,我说的小偷,还是明抢的
今天下班,我正在车站等公交,这时开了一辆公交车,车门开后,一道矫健的身形,迅速化为一道黑影穿梭过人群,这速度,我的眼睛都分不出公母,大概7秒后,车上一名30多岁模样的女人大喊了一声抓贼啊,朝着小偷的方向追去,随后她的两名同伴也跳下车追去,最后消失在黑夜里
此时懵逼的吃瓜观众,扭着头望着消失的方向,开始低声的议论。我作为懵逼一员,脑子开始转起来,那小偷往哪里跑呢!往前走只能上到快速路,仅此一条。果不其然,五分钟后,三个女人回来了,正好同路,我和他们上了一辆公交车,听她们在车内讨论,大概是小偷慌不择路,不顾高速路车流,疯狂横穿而过,最后被我们彪悍的女侠一把抓住袖口,最后把手机索要回来,在女侠确认手机时,小偷挣开衣领,逃脱了。
无独有偶,我想起14年北京地铁发生过同样的事情,这是一个作案团伙,他们会在交通低峰期,随意坐上一辆地铁,然后在地铁内游动,寻找目标。他们的目标是:坐在地铁车门旁边正在低头玩手机的人。
选定目标后,小偷这里采取了一个令人叹服的策略:地铁到站后,他们眼睛盯着目标的手机,直到地铁关门的警示音响起,小偷迅速的起身,拽出目标的手机,从即将关闭的门缝中挤出,受害人起身去追,只会撞在已经关闭地铁铁门上
为什么会出现光天化日打劫的情况呢?
(我猜晚上眼神不好 0.0)
不外乎六种可能
第一:生活所迫
暂时生活周转不开,而又无法在短期内找到赖以生存的工作,只好行窃,用以过渡窘境,比如留下“我已经给你的花浇过水了”纸条的小偷,喜欢花映射出这是一个心里有希望的人。还有的小偷留下“请不要责罚保安”,啼笑皆非!当然,行窃是不对的
第二:寻求刺激
现实中存在一些,在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缺陷的人,他们享受在偷窃或者抢劫中的新鲜感,刺激感,这种感觉会给人一种错觉,加上确实能搞到一定量的财产,形成了正刺激,最后走向深渊
第三:习惯性动作
都知道警局有些惯犯,经常是一年365天,有一半的时间都在里面度过,甚至过年也不用回家了
第四:无家可归
B站鬼畜区,有一个常用的素材,讲述的是一个惯犯在多次进入监狱后,彻底发生了变化,他说“里面的人可好了,特别喜欢里面,可好了!” 。还有一部分经济实力真的无法支撑自己活下去,想进来混口饭
第五:临时起意
欲望是人无法分割情感,看到美好的想要占为己有,看到高科技的想要占为己有,看到自己没有的要想占为己有。通常人是克制的,但是当欲望冲破了控制,事情就发生了
第六:最高境界——劫富济贫
这类一般出现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比如中国武侠中的“我来也”,劫财劫贪官,济民济百姓,何尝不为一段佳话;国外的有绿箭侠等等,不过人家是劫公司!
如何杜绝明抢呢?
事情的解决方法要从其本质出发,表面看是个人的素质问题,素质低怎么办?提高入学率和教育普及率,但是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几十年,成效甚微。其根源原因还是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并且向着富者更富,贫穷着更穷的趋势发展;究极原因还在于国家的政策和体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月,不久就要过年,盗窃团伙要赶着时间完成本年度的KPI,团伙作案更是猖獗,大家小心了,行走乘车等,妥善放置自己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