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践行:觉察&鼓励

生命如此短暂,我们没有时间相互争吵、道歉、发泄、责备,时间只够用来去爱!          —— 马克·吐温

为人父母本质是爱,心怀爱意感觉好时,才能做得更好。这是我在儿子上小学后一直在纠结的问题。面对儿子,我自己都能感觉到好像少了“爱”,少了“土的味道”,总是硬邦邦地你来我往,冷冰冰地日常起床收拾作业,于是乎各种争吵纠葛剪不断理还乱。最近在家教会的学习,让我再一次有机会审视自己,让肩头上的小人儿站立起来。

丛林活动中,我是一名旁观者,听着父母对孩子“高规格”的指责,和孩子仅有的话语“我是个孩子,我只是想要归属感”,顿时泪眼朦胧。透过表象看问题的本质,孩子问题的背后被牵连的是他们的归属感、价值感和成就感,所有的问题都是从这些根上生发的枝桠。

其中一个爸爸的表达,轻轻地有气无力的一句,“算了,明天别去上学了,你这样去上学有什么意思呢,别去了。”一下子击中了我,镜子般地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丑恶。也让我理解了杜老师给我贴的“温柔一刀”的标签。我面目虽不狰狞声音虽不犀利,但那种有些绝望无助没有期待的表情和声调更是恐怖,没有什么比没有期待和失望更打击人了,如果再啰嗦几句,那简直就像拿着迟钝的刀子在胳膊上反复撕拉,更折磨人。面对孩子,我或许就是这样…… 尤其是哥哥,无形之中我打压他太多了,促使他不停地找偏僻阴暗的角落钻出来,他只是想证明自己!

人啊,真的需要反复不断地学习,在各种环境中浸泡,才能一步步走向自己理想的样子。很多理论我都知道,但为啥没有落地生根,还是对问题的觉察度不够,这一次高频度高强度的学习,一下子解开了我很多心结,也真正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这距我第一次接触家长学堂已是3年!3年啊,而且是在不断学习中,在不断被提醒被建议被点拨中才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学到到做到的距离确实很遥远,但觉察是连接彼此的第一步。庆幸的是,我终于从牢笼中真正站起来了!

为给孩子们重拾丢失的“力量感”,我践行鼓励,画了一棵属于我们的树,记录孩子们成长中进步的点滴,比如习惯的养成,睡前准备好第二天穿的衣服,收拾好书包,遵守时间约定等,而且把每一个真实的事件和一个品质相关联,有意识把期待的品质融入到日常的细节中。哥哥给妹妹讲故事,我立即写上“哥哥给妹妹讲《云朵面包》的故事,还像一个大哥哥一样设计互动问题引导妹妹思考,真有爱/友爱” “妹妹很认真听哥哥讲故事,还动脑筋想问题找答案,思考&倾听”。看着树上贴的一个个自己的小本领,孩子们很是兴奋!

晚上妹妹洗脚时想拿玩具玩,但我们约定洗脚时不在水里玩玩具,妹妹很是生气,看着她生气,我从中跳了出来,说,妹妹早上自己洗脸刷牙哦,真是长大了,应该也贴到树上来。说完我走出来拿起笔问妹妹选哪个颜色的纸然后写好贴上去,回头妹妹已经把玩具放一边了,和我说,她洗完再玩。

这就是鼓励的力量,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才能激发一系列的正面效应,才能帮助孩子强大内心有力量感,面对问题不怯不懦。孩子成长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阳光,其实何止是孩子,大人同样也需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