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第77篇 1281字 ,累计142093字】
岳父那年春节前夕在星城的大女儿家因脑溢血突然去世后,因来不及运回老家,就地火化安葬在星城的公墓里,在购买墓地时,特意给岳母留下个墓位,好让两老以后能安葬在一起,这也是经过岳母同意的。
岳父去世后,考虑到岳母也是70岁的年纪了,一个人在县城生活起居不方便,家人一起商量,决定把岳母在县城的住宅卖掉,让她长住星城市区的大女儿家,岳母当时满心欢喜。
岳母在她大女儿家本来生活得很好,因生活理规律,身体状况比以前更好,她也习惯于城市生活,衣食无忧,女儿女婿待她更是无可挑剔。但岳母心中似乎总有心事,表面上安心,实则念念不忘县城的日子。坚持住了三年时间后,岳母突然提出要回老家县城居住,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后经反复询问,才知道居住的星城城区强制实行火葬,岳母去世以后不想火葬,觉得火葬太残酷了,而老家县城当时并没有要求火葬。几个女儿女婿轮番做工作也没有用,只好让她回到县城,先是租房住,后来有合适的房子,共同出资又给她买了一套二手房。
回到县城居住后,因是熟人熟地,加之岳母身体状况还好,大家也还比较放心,平时电话联系,假期常去探望。
但回到县城的岳母,每天除了自己买菜做饭,其余时间就与院内或之前熟悉的老年人聊天、打字牌,自然也会聊到百年之后安葬的大事。
安葬就得有地,岳母听说县城周边墓地难找,而且县城规模不断扩大,原来城郊的几处坟山都要迁移。于是她想起离县城50多公里的乡下一外甥女家,那是偏远的山村,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建设项目再搞也不会搞到那里去,所以是个好的葬身之地。
先是电话联系,听说是姨妈姨奶奶要找墓地,外甥女一家人都同意,甚至提出免费给岳母一块墓地。一个晴朗的日子,岳母未告诉女儿女婿,就以走亲戚的名义,一个人乘长途客车,翻山越岭前往外甥女家考察墓地,外甥女一家人热情接待,还陪同她到自己的山上察看地形,岳母很快瞄准了她想要的墓地,并与外甥女及家人谈妥。
大功告成的岳母返回县城,便开始电话给女儿女婿们一个个做工作,没想到四个女儿都不同意她百年之年安葬到她外甥女家的山上,最主要的原因是那里太偏僻,交通极不方便,要是岳母去世,不仅安葬时除了出动车辆,还需要大量人力,而且以后每年扫墓也是难事,当时清明节还没有确定为法定假日。
由于女儿们的反对,那段时间岳母寝食不安,隔三差五要给女儿女婿打电话,唯一要讲的事情就是墓地,说某人在县城城郊买了墓地,找了很多人,办了饭,还花费上万元,太不合算了。言外之意就是要女儿女婿同意她将来安葬到她外甥女的山上去。还动员她那个外甥女及家人来做女儿女婿的工作,最后还弄得外甥女一家与自己的女儿女婿有了矛盾。
女儿女婿们最后商量,答应给她在县城城郊合适的地方买一块墓地,也不要她出资,只要她认可就行。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得知一熟人离县城只有两三公里远的一处山地可以出售。岳母便火急火燎把女儿女婿召去看地,并很快办妥出让手续。
墓地有了,岳母又操心起棺材的事情。为了能让岳母安度晚年,大家又顺从她的意愿为她定做了棺材,由于没有地方放置,只好暂时寄存于卖家。
就在岳母的这些大事处理妥当不久,县政府下文进行殡葬改革,县城居民逝世后都必须火葬,否则不能享受相关政策福利。
岳母此时又是坐立不安,每次打电话来,就说熟悉的张某前不久去世了,儿女们尊重老人遗愿没有火化,运到乡下老家安葬,结果被人敲竹杠,不但数万元的安葬费没有了,还多花费近十万元;然后又是同一院落的王爹去世后火化了;刘奶奶去世后家人不肯火化,结果社区干部天天上门做工作,最后还是火化了。
看着身边一个个老人去世后都火化了,加之岳母一生省吃俭用,心疼多花钱,更不想多麻烦后人,突然有一天她给四个女儿分别打电话,说她同意去世后火葬,并要与岳父葬到一起,两老在一起能有伴,不能想照应,而且丧事简办,越简单越好,几个女儿听后都不敢相信,只是劝她别老想着死,多想怎么保养好身体,活好在生的每一天。
2017年夏天,被老年痴呆症折磨大半年后,85岁的岳母在县城安然离世。按照她的要求,后人们从简办理丧事,遗体在当地火化后,仅由自家人自己开车车运送到星城公墓安葬,让她与岳父葬到了一起,公墓环境尚可,到处是翠绿的松柏,每日高铁、普通火车川流不息,好不热闹。
每年清明,四个女儿家人约好时间一同给两老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