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晚,下了日间的课了,又没有晚课,闲在办公室里。一来监督几位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让他们把前一日的作文补好;二来,既然闲得无事,就看看闲书。随意地看了看《论语别裁》,讲到《可爱的小学生》这一篇,以为颇有点道理,心中有了点不成器的感悟,就想着写下来。
书中讲到“师道”这个话题。引用了两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师道精神”这个话,是从“学问”引来的。一个人,可以见多识广,或者是“不出门而通晓天下事”,但这究竟不一定是学问,换言之,学问与才情,与学识,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昔日里,学生尊敬老师,老师也是倾心了与学生传授,是尽了师生道义的,不求回报的。到了后来,大概尤其是人们自诩“现代化”了以后,“世道精神”就变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商业契约”。老师教学生,不过是图那微薄的薪水。这一方面,从长盛不衰的强制补课就可以看出来。八零后,九零后,都是深受其毒的孩子,不必距离,也都心领神会的。老师教书,是为了糊口,为了不教领导责骂而丢了面子,至于学生领会得如何,老师自己所奉行的“师道”是个什么东西,没有时间,也不会花时间去考虑。至于学生,更是这样。从前,“见利忘义”是个贬义词;今天,“见利忘义”是个常情。且不说“商人重利轻别离”,就是老师,也常因为“哪个家长多交了点钱”“哪个学生没给自己送礼物”,而对学生有差别了。“见利忘义”有什么不对,又有什么好抵制的呢?
要这么看来,真的如书中说的,“现在的尊师重道,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其实,更有意思的是书中的下一句话,叫做“真正尊师重道的人是小学生”。这句话是不错的,也很有意思。为什么呢?首先,想一想,这句话是在理的,而且不容反驳。小学生对待老师的态度,用“毕恭毕敬”来形容,丝毫不会过分。他们没有太多的知识要学,更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男女情恋的事情要考虑,一心只想着,怎么可以让老师关注。“老师,你看我字写得好不好?”“老师,我作业做完了,你先给我批了吧。”“老师,我来我来……”“老师……”作为小学老师,哪怕是没什么资历的我,也都被孩子们的热情所感动。他们的热情,我们二十几岁的没法比。每日回家,孩子们所要和家里说的,也都是些学校里发生的事,自己有没有受了表扬(被批评,若是没有冤屈,是万万不敢在),诸如此类。所以说,做小学老师,其实是十分幸福的一件事。再想想,不免会想到他们这么做的原因。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为什么是小学才这样?长大了以后,情感怎么就淡化了呢?他们和年龄大的孩子产生差距的根源在哪里?小学高段的孩子和低段的孩子的这种情感,是不是有些分别?这些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又会有这样微妙的变化呢?至于,我们老师自己,有没有格外尊敬自己的老师?社会又是怎样表现的?这样下去,是否将对我们师生,乃至于这个社会,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结果又会带来怎么样的变化?光是这些浅显的问题,就足以让我坐着思考许久。要说原因,其实我是说不上来的。幸运的是,晚课中间休息的空档,隔壁班的朱老师提了一句:“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个人情感,对我们老师都没什么感情,要他们写老师是太强人所难了。”这是对昨日《老师,我想对您说》这边作文的观后感悟,但一语戳中了我所思考的问题。个人情感的淡化现象,是存在的。人们把情感诉诸于网络,诉诸于各类与“人”不相关的偏门八卦,杂文轶事,少了沉淀下来思量的时间。大脑固然是造物主所创造的奇迹,但要大脑可以不假思索地就处理好情感问题,我觉得,人类的大脑还没有被开发到如此特殊的程度。回归到刚才所讨论的问题,就暂且把“师道精神”的淡化,归结到“个人情感的缺失”中去吧。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真的很可爱,可爱得让人心动,也让人动情。
文末,南怀瑾老前辈提到“国民道德的修养,从教育界开始,是应该彻底研究的,所以我在这里要讲到师生的道理。”师生的道理,说通俗些,就是淡薄了,利益了。古人不以神色诱人,不以利诱教人。别的不说,光是我自己,想要摆脱“利益”两个字而教学生,暂且还是做不到的。
我常和学生说:“你们考得好,我就有奖励,而且这份奖励,是当着你们面买的,不会太差。”今天,谈到期中考试的奖励,学生就下下面嚷嚷:“老师,不用买了,您给我们奖励一些草稿纸,签上您的名字,我们就很开心了。”我很欣喜。或者说,心中是狂喜的。不管班上孩子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学习,至少我以为,在他们这个年纪,不被金石玉器所迷惑,不被利益奖惩所牵引着走,就是极好的。我读小学的时候,不如他们,总想着能从父母那里捞点好处,总希望能获得一些物质上的奖励。实际呢,对于修炼自己的品格,是没什么好处的。家长们把孩子送来学校,是要让我们教孩子知识,也教孩子做人。我的孩子们,能体谅到老师的不易,能不要求物质奖励,单单是这一点,我想,哪怕家长骂我再多,我也足以自慰,不被“言语之风”所吹垮。
师生的本分,大概就是老师对学生无私地负责,学生对老师无私地尊敬。入学时,老师照顾学生,期望他好,多教一些知识,多讲一点道理,严格些,也人情些,用“爱”和孩子们交流,督促他们学习;毕业后,学生能够想起老师,不图日日月月,但一轮一念,报个喜事,又或者是,唠叨一二。老师再忙,也总愿意听,老师再烦,也在心中笑。其实,没有谁能教谁一辈子的知识。人生也就是一个轮回。小时候,你打我骂我望我好;长大后,我劝你念你陪你老。师生的本分无他,只求珍惜两者的缘分,踏踏实实过完这一辈子——爱着,恨着,怨着,念着,笑着,哭着,走着,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