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音乐曹一起辅导先到的孩子吹弹,7:50集体进行,8:20休息,8:30曹老师开始教唱班歌,首先,歌词不是儿歌,与三字经一样,对孩子来说很难,生字也多,开始比较吃力。有些后悔,早知我该先教读歌词了。当初我想看一个音乐老师如何处理歌词的方法是错误的。应该早想到这方面是语文老师更内行些。但是,渐渐我发现由于先前弹奏过旋律,一旦稍熟悉些歌词,竟然也能顺下来了。然后看曹老师纠正孩子们唱不准的音,我内心就开始琢磨在这基础上如何提升孩子演唱和朗诵,坐姿,呼吸,自由和纪律……
2.语文课领着孩子们通读第二单元,然后检测声母表的背诵,四五个孩子不太熟,全班一起帮着找出几个孩子不熟的地方,然后想办法帮助他们背熟。 默写,全对的占三分之一,这符合常态,剩下的有书写不规范的、有笔画左右颠倒的,还有就是还没背熟的,中午休息时间都一一指导他们对照书上的图或字母仔细分辨,订正,并让其再默一遍,目的是为了书写规范,提高辨别能力,同时也顺便应下试。
3.数学课批改写绘作业,各如其常,小有创造,没什么大惊喜。
4.中午补了节晨诵课《星星谣》,孩子们状态越来越好,遇到陌生文本,直接能读的已有3人,请其中一个挑战范读后,陈翰轩、奚睿祺、凡嘉成、张富康、征李薇等四五个孩子也举手了,因为以前我每次将机会给轩时他都毛毛糙糙读得不尽人意,磕磕碰碰的,我故意没请他,而是提醒他在听别人读时细心看好字,然后再请他用心读,结果他今天真是值得祝贺纪念的,发生了转折性改变,第一次在细读之前就读得流利、正确了。一读完他坐下时腰即变得直直的,不用我表扬他自己也惊异自己身上的转变,当我还是表扬了他的成功在于他平时的阅读和今天上课态度的转变,心在哪儿,哪儿就会开花,轩今天用行动给全班励志了一下,赶上季潇漫的朗读水平甚至超越,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最后还是思和琪不举手,认为自己不会读。让她们读,大家帮忙教,结果思其实已会读,琪也不用帮多少,每天,孩子的信心都在某方面增长一点点,就不枉这么冷的天气赶来上学。
5.下午语文复习课孩子们独立试做补充习题,我逐个批改,辅导,效果还不错。
6.体育课回头再批改习字册,让平时慢得常来不及的唐萌,周子扬补写了半页。大课间找几个孩子手把手教写了几个写得特别难看的字。交替进行,注意到了孩子活动的时间留足,但我一直在忙,有孩子来心疼我说老师你怎么没有休息时间,每次看你都在忙啊忙,我说有啊,改写绘作业的时候就是。
7.最后一节自习课数学老师有事我早已安排好讲绘本《无花果之吻》,讲一位先生因鼻子过大为躲避别人笑话议论很宅,但他爱画出中的美好,一位姑娘只看到他画中的美好而不觉得他的大鼻子怪异,反而因沾染上颜料觉得很可爱呢,在这位姑娘的引导下,先生勇敢走出屋子,去感受更阔大丰富的外面的世界,感受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事物,先生画的画更美了。这个切事本身的美好吸引了孩子,因为许多孩子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被别人笑话过而不太自信,所以听得都很认真投入,从头到尾几乎不用调节课堂唤醒走神的孩子,更何况那精美的画面呢?
8.晚上一下车到家就发一天任务对照到班级群,有些孩子早已摸出规律,在之前就开始在群里背儿歌发完成情况汇报了。其实,我只有周末才统计当天挑战情况,作些反馈,平时晚上刚开学时天天反馈,评价,细致入微,树立榜样,第二天批改完写绘作业也是,现在都是偶尔看看,反馈,随便听听,好发现问题第二天上课注意调整细节,基本都不作评价,反馈。但当有些事情成了习惯,即使我不出面,不评价,不反馈,他自己也开始运转了,这或许就是自我管理,自组织,哈?
9.再总结自己写日志清单原则:为了更好地自我管理(我这大时间观念差,做事效率低,但每做一件事都极认真,专心,投入,虽慢但品质较高,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教学是一件全面权衡的事情),我必须先事无巨细将一天的事情按时间排好,清晨在汽车上做个极简清单,晚上回来,一天即将结束之时,再一一对照反恩,增减删补,有感触则长,无话则短,有事禀告,无事退朝,自己做自己的君王,我想,能做到完全把控自己的生活,才叫幸福完整,目前还没达到理想状态,所以需继续坚持,在路上,一天天朝向。
10.学习了随笔群里几篇文章(1)陈慧君校长的《人心齐,泰山移》,看陈校长那么乐观积极地调动老师积极性,指导都那么细致到位,朗诵玩得那嗨,心生羡慕,并得满满的正能量。(2)紀晓君的针对差生的教育的看法和措施,让我想到纪老师对待差生就像德鲁克《怀恩师》中写到的埃尔莎小姐,她用的就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出原因,目标的方法,但最后德鲁克的字也没写好,这让埃尓莎很失败,但对德鲁克一生影响很大。
她写道:「你一定是同一个彼得·德鲁克。我教书多年,很少失败,然而你就是我教学失败的一个例子。你唯一必须从我这儿学习的,就是写好字,但是你依旧写不好。」
对真正的老师而言,没有所谓的坏学生、笨学生,或是懒学生之别,只有好老师和差劲的老师之分。
我很认同作者的观点。
(3)看了两个老师的听课后的随笔,觉得有话想说。
两个老师评的都是同一课《半截蜡烛》,这篇课文我也教过,当时就有许多疑点,但却未梳理,也未与谁讨论过,今天趁此机会来理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