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一次次地吹响征服自然的号角,这颗孕育出人类的蔚蓝色星球早已满目疮痍,而不知唇亡齿寒为何物的人类却还妄想得到更多,殊不知这无尽的索取泯灭了谁的良知。一条条精灵般生命在鱼叉下寂灭,曾经欢唱天籁的歌喉哭泣嘶吼。“最伤心的事物无过于良心的泯灭”,银屏前的你若如悄然落泪、有所动容,如若你还有一丝丝良知,那么请守护这些精灵吧。
电影《海豚湾》讲述的是理查德·贝瑞与其同伴不顾当地政府的反对,奋不顾身地投身环保事业揭露日本屠杀海豚的暴行的故事。“沉睡的良心不是熟睡的美人,将其唤醒不能依靠亲吻,而是猛击一掌”,毫无疑问《海豚湾》做到了,它成功地唤醒了人类对自然的良知,揭露了在这个社会光鲜亮丽的飞速发展下隐藏的诟病,让人类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这个社会,将环保这颗纽扣这紧紧地扣进心弦。
本片将整个故事以纪录片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采用大量同期声和真实的影像,加以将事件由对白的叙述方式以主人公口述的叙事手法,增强了影片的纪实性,让人仿佛置身事内。虽说无多余的电影拍摄技巧,却更加扣人心弦,单说真实性一点,就足以呼吁起大家保护自然的决心。
“最能唤醒人们注意力的莫过于残忍的事”,显然大量同期声和真实音像的运用的确唤起了人们对于这部影片的注意力。影片前半部分运用大量查理德年少与海豚工作时的视频,叙述与海豚的工作经历,以及自己反省,并得出“海豚的微笑,是大自然中最高明的伪装”的结论,直指人心,让人不由地跟着他反省。如果说前半部分是引导人主动反省,那么后半部分一定是被动的接受。相较于前半部分的谆谆善诱,后半部分则是以大量血腥残忍的画面直接将矛头指向那些环境的破坏者,血泊中挣扎的海豚及其死亡之前的哭叫声更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如此激烈的视听冲击,不单单是令人反省自己破坏环境的过错,也加深了对环境破坏者的厌恶,一举两得,使得人们的环境保护感更加强烈。比起“真实再现”,人们更倾向于事实,而导演路易.西霍尤明显抓住了这个点,并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影片刚好达到抨击人心的那个点,却又不至于太过火,从而促成这部影片的成功。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纪录片是纪实与艺术的结合,但若加入太多主观情感,则会影响观影者的客观判断,使得纪录片失去原有的价值。本片在叙事上采用的大多是以主人公独白来讲述事情的始末,但是却带有大量感情色彩,令人不由地怀疑其以偏概全。当查理德与其同伴叙述时,时而满脸愤懑,时而眼中带泪,但是日方叙述时却是面无表情、云淡风轻无关痛痒的样子,令所有人心中的天枰不由地向他们倾倒。可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镜头是给日本方面解释的,比如日本政府要把贡含量超标的海豚肉发放给学校的真实性就有待考究,试问有哪一个国家会拿自己未来的栋梁开玩笑?我想1972年尤金·史密斯所拍摄的《智子入浴》就足以唤醒让日本人的良知,时隔三十多年,又何必重蹈覆辙,让水俣卷土重来。再者,从查理德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知道他的经济实力强大,他明明就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开解决这个问题,晚上偏偏采用了最笨最激进的方法呢。俗话说言多必失,虽说用人物叙述的方式是纪录片常用的叙事手法,但是若用力过猛,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永远不能强制自然。我们必须服从自然,珍爱自然才能真正地和自然和平相处,否则昔日的自然有多美,将来的自然就有多狠。如雨果所说,“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