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随便翻译:
葛生长藤,蔓延山谷,枝叶繁茂。黄鸟飞落灌木中,鸣叫清丽。
葛生长藤,蔓延山谷,枝叶茂盛。先割后煮,来织葛布,穿不够。
告知管家,要回娘家。轻轻洗常服,清洗净礼服。洗了和没有的衣服要分清,回娘家探望父母。
总解:
诗经,国风,女子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表开心。
今古论:
《毛诗序》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于女工之事,躬俭节用,服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认为是讲后妃之德的。
方玉润《诗经原始》对毛序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说:“后处深宫,安得见葛之延于谷中,以及此原野之间鸟鸣丛木景象乎?”认为“此亦采自民间”。
XJB评注:
出嫁女子看见葛藤蔓延,黄鸟飞鸣。女子在夫家割葛织布,对比唐朝诗人秦韬玉的《贫女》“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可见当时女子的心情,也是歌唱幸福生活了。
告诉管家,要回娘家。洗干净日常穿的衣服和拜望长辈等正式场合穿的礼服【私,一解衵服,内衣;一解日常穿的衣服。衣,一解上身为衣,下身为裳。诗经成诗时代,人还没有发明出裤子。一解衣为礼服。】洗干净衣服收好,回家探望父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