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解剖人的大脑分成三层,最核心的那一层叫爬虫脑,也是最基础的部分,是我们刚出生的时候脑干长出来的那一部分。主要负责呼吸 、排毒(排尿、排汗)、睡眠/清醒 、饿/饱等,我们叫他生理脑。脑干再往外长就是哺乳动物脑,它就是我们大脑的边缘系统,主管情绪 、情感—— (喜 乐 忧 伤 悲 恐 惊 愤怒等)。爬虫脑和哺乳动物脑统称为情绪脑。再往外就是前额叶部分,叫理性脑,这一部分也叫共情中心,是区分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有毅力、有复杂的情感、有丰富的语言能力、创造力等都在这一部分产生。我们大脑的成长就是通过大脑的使用来发展的。
了解到大脑三层结构以后。看看发生危险之后是什么反应!危险发生时,外界信息通过眼睛、鼻子、耳朵、皮肤感受到之后,这些感官信息集中在丘脑部分,沿着上下两个通路传递。向下传递到杏仁核,那个让我们打或逃地方,就是做出决战或逃跑的那个决定;然后另一个方向就是向上传递给前额叶的理性脑,做出理性行判断。当在经历难以忍受的恐惧体验时,信号达到上通路需要比到下通路费时几微秒,也就是说它先到杏仁核——情绪脑的部分;然后才到达前额叶的理性脑。然而丘脑有时会发生故障,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记录是相互独立的碎片,而且一般的记忆是分解处理的,当时间冻结,危险感就会一直持续下去——某个画面或声音定格在那里。在特别恐惧或愤怒的时候,信息先通过上通路传递给情绪脑,可能就会卡在那里,一直处在惊恐或愤怒中。当我们大脑的回路,也就是神经元反复被激活,大脑就会学着这样的方式运行,并且反复出现。例如:如果你觉得安全、被爱,你的大脑就会特别擅长探索、游戏和合作;而如果总是受到惊吓、感到不被需要、不被爱,你的大脑就会特别擅长感受恐惧和抛弃。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大脑就会按照自己习惯方式去运行、去思考。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当中,爬虫脑、哺乳动物脑时刻保持警惕、警觉有利于安全与生存,但对于今天人的幸福感来说没有好处。
在今天的生活中,即便没有生命危险,但当别人说一句话或做一件事,不符合我们的标准时,我们就感觉受到威胁与挑战。在进化过程当中遇到危险时的攻击变成现在生活中的语言暴力和各种情绪的发泄;遇到危险时应急逃跑变成现在我们遇见让我们痛苦的事情不去面对,而是选择逃避。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我们人类发展过程当中,人类基因里本身携带的,所以别人生气发脾气和我们自己生气发脾气都是可以理解的。当了解到这些以后,在别人生气发脾气的时候,有没有感觉他又退化回去变成猴子,哈哈…… ,这种想法同样也适用于在自己生气的时候!如果我们一不小心回到了猴子的状态,上蹿下跳、抓耳挠腮的,哈哈……也时没什么关系的,因为这是我们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大脑结构所致。
从人类进化史来看,人都是有情绪的,但为什么每个人都又不一样呢?这与我们从出生那天开始被对待的方式有着密不可分联系。 例如:一个人小时候的核心记忆是饿肚子时不仅没有人给他饭吃反而驱赶他——他形成的认知是世界是冷漠而悲凉的;一个人小时候的核心记忆是饿肚子时有很多善良的人把他叫到家里吃饭——他形成的认识是世界是温暖而有爱的。再例如:一个人的核心记忆是小时候打破一个杯子被妈妈骂——他的认知是不能犯错,犯错是要挨骂的。这样的人不仅不允许他自己犯错误,而且也不允许别人犯错,对自己对别人都很苛刻,不是生自己的气就是生别人的气。
每一个认知感受后面都对应着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的解读都分成积极与消极两个方向。前面的例子中,打破杯子被妈妈骂也可以解读成 ——正因为你是她的孩子,骂你是因为杯子里有热水,怕烫到你,当时紧张的一种应急反应,背后是满满的爱。
认知感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影响着我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人、事、物的解读方式,也就是说认知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内心和外界的生活状态,并且会形成自动导航模式,越来越不容易觉察和改变。
幸福是什么,很多人的定义就是情绪好,但为什么很多时候容易陷入几分钟、几个小时、甚至是好几天不开心。佛教中讲:我们每天都在编故事欺骗自己,明明看到的是客观的事,但我们在脑海里出现是一大串的故事,带着心中的愤怒等情绪。为了我们的幸福,我们也可以把原来消极的认知感受改变成积极的认知感受,但由于这种信念是早期形成的,改变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就像你习惯用右手写字30年了,突然有一天让你用左手写字一样的感觉,需要从新练习练习再练习,而且整个过程很别扭,总有想拿右手写字的冲动!
如果你知道被情绪带着走的危害,也许改变的动力会更大一些!从小处说关乎健康、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关乎人的幸福感;从大处说关乎生死。例如:前不久发生的云南女网红朝与醉汉发生口角,招来杀身之祸。也许你会说,这是特殊案例,生活中发生的概率很低。但据调查发现一个人的情绪长期不好,小则容易感冒或身体某个或多个部位疼痛,大到身体发生癌变的几率是情绪稳定人的三到五倍。
当情绪爆发通常有两种情况,向内攻击和向外攻击。向内攻击:事后内疚、后悔,陷入自责的情绪当中;向外攻击:觉得不是自己错,都是别人的错,不断指责、批评,揪着不放。不管是哪一种,都会造成彼此更多的伤害和痛苦,严重导致自杀或他杀毁灭性的结果。
通常生气有三大认知误区:
误区一:我控制不住自己,必须发泄
例如:一个人总容易对他的下属和他的家人发脾气。其实不是控制不住,是因为不知不觉中早已在心中衡量过得失利弊,控制不住是借口,是潜意识里的欺软怕硬,是对自己的无知和不了解。
误区二:是别人惹我生气,不是我的错
看过一个公益广告,内容是:一个5岁左右的小男孩打开一桶方便面,在饮水机里接了水,然后把它拿到床上用被子盖起来, 看到这儿的时候是什么感受?是不是感觉他很捣蛋,打开被子的瞬间,一桶油腻腻的方便面全撒在了床上,……什么感受?是不是有要发脾气的冲动……事情的一种结尾是小男孩被打了,哭得很伤心;另一种结尾是爸爸蹲下来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男孩说原来妈妈在的时候,我最爱吃方便面,但是她不允许我吃!现在你也每天回家都吃方便面,它也是你的最爱!你上班很辛苦,我给你做一碗,怕凉了,就放在被子里保温。
以上故事可以看出,大人不能以一个成人的思维模式,去理解要求孩子的行为,同样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模式也是有差距的。我们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很多应该和标准,当别人做的事情、说的话,不符合我们的标准,自己的需求和利益,没有被满足,所以生气。而事实上很多人做事不是为了惹你生气,只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理解做事而已,不是和你对抗,不是难为你,是你的解读让你生气。
太多的时候,别人不是不想、不愿、不顾及你,只是本身理解有限,资源有限,不能满足你。没有人故意惹你生气,是你太把自己的应该和标准当回事儿了。
误区三:发脾气不是什么大事。
数据显示,在监狱里关的,多数并不是十恶不赦,大奸大恶之人, 90%其实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犯下大错的人。
很多人为对方做了很多事情,自食劳苦功高,觉得有资格发脾气或者摆脸色,但诸不知,你的一次发脾气,会把所有的辛苦一笔勾销。
有人说发脾气不好,那我就忍着不发好了,克制和压抑自己只是暂时的解决了问题,真正的问题没有解决,挤压久了就会变成不定时炸弹。很多人说,情绪是魔鬼,其实情绪也是守护我们的天使。水是生命之源,也会吞噬生命。火给予人类温暖,也会烧毁万物。那么你是否也可以说,水和火是魔鬼呢?就像疼痛是对身体的提醒一样,如果人骨折或烧伤都感受不到,会是什么后果呢?情绪是我们生命的卫视和保镖,是通往智慧的大门。情绪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和他人,正面情绪告诉我们,现在的状态很幸福,负面情绪提醒我们,正在偏离幸福轨道。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让情绪成为我们的天使。
情绪没有好坏,只有失控的时候才不好。怎样控制好我们的情绪呢,从身体、感受、思想、行为四个方面认识和调整,不让情绪一泻千里。
身体层面
任何情绪都会有身体的反应,身体是人储存情绪的最大器官。处理情绪的第一步,是安抚自己的身体。
当情绪升起时,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停下来,离开产生情绪的现场,让自己冷静一下。
方法:
深呼吸: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特别是呼气的时间长一些,直到自己平静下来。
转动眼睛:把关注点放在眼睛上,头保持不动,尽可能地向左看,向右看,眼球左右转动,20次,可以有效地停止思想。
运动、瑜伽、冥想、正念都是不错的方法。
在身体中找到情绪的位置
把关注点放在身体上,从头到脚扫描自己的身体,感觉一下,此刻身体的哪个部位或哪些部位不舒服,比如有的人生气的时候,是头疼?胃疼?胸闷?喉咙发紧?浑身发抖?或者其他的感受。
安抚
继续深呼吸,吸气时吸入你喜欢的或此刻你需要的东西,比如平静、淡定、舒适,呼气时把身体里不舒服的感受都呼出去,连续做多次,知道情绪平静下来。这几个动作之后,心里的火应该会消除很多。
探索情绪,为情绪命名。
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那个不舒服的事件,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绪,确定自己的情绪是:生气?愤怒?悲伤?失望?还是烦躁?然后告诉自己:我此刻很……就会好很多。
情绪的核心: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继续保持深呼吸,和自己对话。我到底为何生气?我真正需要什么?是因为我不被尊重?不被重视?不被理解?不被认可?还是我自己的悲伤、失落、恐惧等情绪干扰了我的心智?真相是什么?到底什么是我的真实需求?所有情绪的核心,都是人类的共同的需求,通常是和安全与认可相关,人们都希望被看见、被听见、认可、被接纳、被理解。每当你有情绪的时候,可以探索一下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
认知转换情绪
人在很多的时候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实是这样,每个人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从自己的角度来讲,都是对的。所以给别人添麻烦和伤害的人,都是在那时那刻资源不足以匹配他遇到的挑战,但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在思维上转换情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换位思考,想想对方为什么是对的。真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他面临的情况,他的需求,他的资源和他的局限,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认知差异的核心在于如何解读发生的事情
在行为上,核对情绪
如果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如何挽回呢?
核对是化解的过程,也是知己知彼的过程。发生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了了之,不断挤压。
如何核对呢?
分三种情况:
别人惹我生气了; 我惹别人生气了;我和别人都很生气。核对之前首先需要目标导向,解决问题、连接他人、活在当下、坦诚需求。
别人惹我生气,感觉自己被伤害时,在沟通的时候注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发泄情绪;表达想要的,而不是不要的;表达需求,而不是抱怨;表达要去的方向,而不是陷在事件里。
我惹别人生气,首先陈述事实,而非下结论/解读/评估;陈述观察本身,可能对他人造成情绪的原因;陈述他人这种情绪的原因及背后的需求;让识别出来的需求得以满足。
我和别人都很生气时,首先陈述事实,并且做到非评判;识别引起情绪触发点;识别情绪背后的需求;表达出具体可操作的解决办法,让需求得以满足。
注意:核对,首先要在对方愿意交流的时候,而不是强迫对方,更不是质问。沟通一定是双向的,如果有一方不愿意交流或者仍然还在情绪当中,那么一定要停止,因为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效,还会继续破坏关系。另外,表达需求时,不是命令,意味着对方也可以说不。
我们如果认识到人类进化过程,了解每个身边的人从小被对待的方式,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解读世界,每一个愤怒,每一个生气,发脾气的背后都是对爱的呼唤,就能够理解别人。如此,不管是伴侣之间、亲子之间、朋友同事之间,就少了很多的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