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2016届毕业生。为了让我们的剧情片具有说服力并且更贴近女普工的生活,我们小组的制片与导演来到了一家印刷工厂,体验那些她们从不曾经历过的生活。
每个熬过剧本的小组都知道:一入编剧深似海,从此奋斗到天明。
老师说的每句话听起来都好有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就整体懵逼了。
“你们这才改了三四稿,人家专业做电影的几百稿都不算多。”
“你们的重点应该在人物内心挣扎的过程……”
“绝对要去了解她们的生活,这是必须的!”
最后的最后,指导老师一脸憧憬地看着编剧:“照我说的再改改吧,我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很美好的画面了。”编剧一头雾水地转向导演:“导演,你说怎么改?”导演回去想了两天后告诉我:“老赵,我们去工厂感受一下吧。”
我原来以为“感受”真的只是感受一下:坐在那里观察她们工作,有机会的话也能去宿舍聊聊生活。院长所说的那种美好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甚至感觉到自己就要带着组员满血复活了,那就去吧。
我们去的工厂在惠州镇隆,厂房是高楼白墙,上面用印刷宋体写着“高效、质量、安全”六个大字。保安亭和围墙都是矮矮的,屋顶一个聚光灯直接对准伸缩门,典型的工厂模样。如果说它和我记忆中的工厂有什么不同的,大概就是围墙上少了防盗的玻璃渣子。
接头的人让办公室的前台姐姐发给我们两张工牌,上面写着“XXX,粘合部(员工)”。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有分组,必干活。果然十分钟以后我们就坐在车间里粘起了纸盒。可以想象接下来的日子我们都会是这样,在工厂里和她们一起做工、生活。虽然访谈泡汤了,但是和她们一起工作的那几天却真正让我感受到她们的生活远和我们想象中的真的大不一样。
先来看看我们在这里做的工作吧:
工厂里所有的成品都需要依靠手工来完成。有时候是折纸盒,有时候是装箱。轻松一点的工作就是贴标签和戳包装孔。这是一份对智力、能力毫无要求的工作,只要你愿意,有耐性,就可以来。
因为工作就是不断的重复上一个动作,所以人会很麻木。坐在我对面的阿姨折纸盒的时候两只眼晴完全放空,但她手上的动作仍然没有停下来。
我实在是太累了,手在折纸盒,眼睛却在观察她们的工作状态,脑子里还要想着怎么和他们聊天。回头一看导演,工作好认真!(完全是因为太累了,我要省点说话的力气去干活儿。。。)
除了两只手以外,我们绝对不能缺的就是材料了。比如透明包装袋。刚开始时,同组的人会亲自带你去找。但是,帮了你第一次,就不会再有第二次。所以所有人必须在几百平方米的车间中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寻找的过程是耗费时间的。所以大家会把成堆的材料拉到自己的旁边。当有人前来取材料的时候,她们会抱怨:“你干嘛要拿我的,不会自己去找吗?”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催生出了女工之间一种竞争状态。
当然也有很欢乐的时刻。大家会互相聊天,由于工厂里大多数都是湖南湖北的人,所以大家方言沟通起来无障碍。有个阿姨带了饼干和橙子分,还很热心的分了我一块。我那可是第一天来上工啊,居然有这个待遇。但是据导演说,我准备吃橙子的时候,老大正好走到我的背后。。你当时为什么不告诉我。。(其实是在你吃完以后她就出现了。告诉你也已经晚了哈哈。)
第二天和一个阿姨贴标签的时候聊的东西让我感触颇深。她是贵州人,来这里以前她在广州的制药厂工作,每天要拉很多货,特别重。现在换到了这里,虽然工资没那么多,但是比较轻松。
阿姨一谈起女儿精神就特别好,她说快过年了,女儿很关心自己什么时候回家。每次打电话回去,女儿就会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都开始倒数你回来的日子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想告诉大家,她们真的有我们不懂的快乐。也许只是因为今天的活儿很简单;也许是涨了一分钱工资;也或许是冬至多发了50块补贴。不是人人都那么有理想与报复,也不是人人都那么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但人内心有了东西,自然就强大了。
话说回来,我们毕竟是自带high点的小组,我们的导演是随时随地都能拍摄的导演。尽管条件如此艰苦,导演仍能坚持出品,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