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兮,千秋之精神

每逢清明忆忠魂,那些带有红色基因的烈士,得到了中华人民的爱戴,年年暮暮把他们记起,这多半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名垂青史的英烈不多,许多是籍籍无名的战士。记得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每年都有佩戴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手擎红旗,为逝去的先烈们站岗,从小就培养一种肃穆感,他们从小耳濡目染,知道他们是可敬的人,历史选择了他们,而且他们创造了历史。

血战沙场的烈士们留给世间的东西许多已随着历史远去,但唯有书信却历久弥新,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战争时代,在忘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伟大抉择下,舍弃儿女情长,把捍卫边疆,保家卫国作为己任,但又怎么可能真的舍弃呢?常年积压的情感浓缩在一封家书中,读来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江德新烈士家书就让人动容,为祖国建功立业的时候不得不背上不孝子的骂名,家书字字泣血,包含着对其父母亲的无奈,而这份无奈最终要传递到收信人也是一种困难,一方面信途辛遥,一方面不知双亲妻儿还是否健在,住址是否改迁。有时候一封家书迢迢传递数十载,信送到的时候,黑发人已逝,白发人鳏寡,如今有许多老人在经过战争的洗礼后,孑然一身,晚年反复翻阅着亲人的只言片语,暗自掉泪。

立誓

而中共先烈们,在通讯工具缺乏的年代,书信成了他们唯一的信息传递载体,他们文韬武略,亦或者骁勇善战。在短小精悍的文字中,往往传递出一种英气,有一句让我特别触动的红色家书这样写道:“我绝无生路,不死于病,而死于敌人之手。先烈之血、主义之花。我绝不愿跪着生,情愿立着死。”写完这荡气回肠的语句后数天,他便英勇地牺牲了。现在读来,他们的语句仿佛是在急促和紧张中写就,毫无拖泥带水之感,没有一字一句可以删改,而且对仗工整,用词凝练,所以作为后辈,读起他们家书的时候,便有了深深的代入感,仿佛在大脑中飞过战火,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行,与敌人赤手肉搏,挥洒热血。随时随地准备牺牲,让大地埋葬自己的忠骨。在那种时候,文字传递的是他们的英魂,这些洗练的文字,成了他的亲人,战友能见他们的最后一面,铅字还原了血肉丰满的他们。

记得有句烈士家书这样写到:“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便给与了自己的孩子深深的寄托,他的儿子,也就是凭依着这样的家风,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开辟耕种,用自己的双手实现美好幸福的生活,那只言片语,成了后代堆砖砌瓦的根基,用双手以实践,逐步实现未竟之愿。

也许传承是对他们最好的追思,后代人对他们忆苦思甜的时候,就能反复将他们惦记,遥远的年代有抗美援朝的烈士,而他们的孙女已是而立之年,在讲述他们的故事的时候,也往往动容。记得数年前的校方组织的参观,在深圳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围绕丝缕哀乐,苍茫大地间,那块雕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石碑矗立着,仿佛轻探云端,金红色的八个大字,在阳光下仿佛沁出了血泪。

现在想来,英烈精神为何迸发出如此大的精神力量,一方面它是凝结着血泪的珍贵的革命资源,也是那个时代特有的一份记忆,虽然文字,遗训被定格,但是其精神的影响力却随着时代的更迭循序更新,尤其对于追随共产党的先进分子来说,就是一份鲜活的学习材料。而政府对于先烈精神的传承,故事的保存与先进事迹的传颂,则深化了先烈精神的感染力,影响力,精神常学常新,历久弥新,成了各阶层干部,学生市民一致的,先进的精神动力。

  先烈们的精神是值得褒扬的,除却口耳相传,把他们的事迹,具有文艺性的成分加以改编,就变成了一幕幕生动的,具有教育意义的情景剧,最大程度地还原地还原了英烈在那个年代可歌可泣可颂的英雄事迹,而且老少咸宜,具有内容的和形式上的冲击力,同时,英烈们在牺牲的时候普遍年轻,他们的话语即便隔代也在青年人的群体中能够产生认同,当他们写的字映入眼帘,说的话传入耳廓,就仿佛有了手足相连的感觉,除了表示对英烈们的崇敬,还会反思自己的生活行为与明确对时代的担当,于是也成了英烈精神薪火相传的传递者。

其实英烈离我们不远,四川凉山的大火,就带走了三十位可爱的战士,有人题诗《悼凉山救火英烈》:“凉山烈火势汹汹,忘我英雄奋勇冲。热血三十钢铁汉,无私奉献只为公!”来纪念那些奉己为公的英烈们,在和平年代,他们高度职业化,为了保护公民的安全和财产安全,将自己置身于险地之中,就没有强大的精神加以支撑,又怎能做出如此抉择?因此,他们的精神值得永世传颂,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清明的雨,勾起离人的泪,魂归来兮,予人鼓舞,在英烈精神的熏陶下,踏出的每一步更加无畏与稳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悠悠岁月如水远逝,浩浩江水奔腾不息。时间,如同信风拂过耳际,生命的旋律依旧在耳畔回响。江山千秋恒久存,英烈...
    征帆未落阅读 3,567评论 9 17
  • 英烈精神在身边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看到这句话,我眼睛一热,脑海...
    黛栀阅读 3,798评论 2 2
  • 演讲稿 让我们一起为烈士寻找回家的路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下(上)午好。 我叫杨连山,1962年6月,生于南阳...
    瘦竹斋阅读 3,860评论 2 1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2评论 16 22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3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