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思考的艺术》读后感-2

【核心内容】

1、幸福的层级-短暂的欢愉、满足感、生命的意义

2、高层目标、中间目标、具体行动三个层级,这三者的变化相辅相成,中间目标和具体行动本身也是目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潜在的无法精准计算的复杂性,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因此充满不确定性,此时高层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不断平衡不相容以及不可测量的因素,这就是迂回策略。

【认同】

1、高层目标、中间目标、具体行动这部分内容与之前在经营管理中的目标分解颇为相似,再加上责任人,DDL,关键要素,风险识别等等,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目标到任务的跟踪系统。这样看来,所谓的目标分解也是迂回策略的一种形式。之所以不能直接奔着终极目标而去,一方面有时间的要素(参考日行20英里),

另外一个方面则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目标多维且不确定的世界里。

2、这种分解并不意味着僵化执行,而是不断的平衡,是一个动态调整不断深入的过程。

【不认同】

“如果一个问题对应的目标、解决方案、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明确,那我们不一定需要和落实具体行动的个人分享最高目标。”

这让我想起了特别强调执行力的几家公司的风格。房地产本质是个金融业务,当把效率作为最终目标,进而把整个地产开发的模块进行节点划分,每个人只要确保完成自己那个部分,则整体的最高目标则可以实现了。这好比战争中每次冲锋,每个阵地都完成了任务,那最终的战略目标也必然实现。

【价值】

1、将事情分层级或者对事情进行定义,这是深入思考的表现。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如果都在具象层面上思考和应对,那是永远都体会不到大道至简的美感。所谓的认知升级,所谓的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需要做到“为学日损”。过往什么都想学,什么都要学,忽略了知识之间的链接,忽略了知识底层的共同性。

【应用】

1、具象层、想象层、抽象层

当别人和我谈具象问题的时候,要思考背后的想象层和抽象层分别是什么,接下来一个月重点练习。

2、学习对事物进行分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