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的路上,听一位老师的答疑。“在行动中彰显你是谁,而不是在头脑中恐惧”,伴着凉风,头脑瞬间清醒。
提问者说,我常常底气不足。
这位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底气不足,说明自己不清楚你是谁。你只是偶尔想起你是谁。返回来说,底气不足又怎样?谁刚开始就是底气十足的。
正因为底气不足,才要不断地去练习。在练习中锚定自己,看清自己。不要在意外在的评价和眼光,专注做自己的事情。在行动中彰显自己是谁,而不是在头脑中恐惧。
怀才就像怀孕,当你积累足够深的时候,别人自然会看见,也不用自己去说了。你是服务工作者。在服务中去看到自己是谁,去践行,去创造。另一方面,要允许每个人有自己的评价,但是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情。我怎么做,是我的事情。
《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道,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这本书也引导人们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不是一味到外在寻找满足。
外在的追寻,包括吃穿用等物质方面,也包括追求外在的认可,赞赏等。昨天和舍友聊天,她说小时候父母总是否定自己,自己很在意父母的看法。所以,做事情的时候,总会担心别人怎么想。
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探索自我过程中,会追溯自己的成长,家庭是影响性格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DNA,也继承了那些优点和缺点。
要看到,父母的教育方式的局限性,过去的那个小朋友,因为能力不足,所以选择了那样应对的反应机制。但是,小朋友已经长大了啊,这样的反应机制已经限制了进一步成长。大朋友也更有力量了,可以自己卸下家庭带给自己的一些枷锁,自己拥抱自己,给自己力量。但是要相信,父母深深爱着你。
阿德勒提到“课题分离”,要分清自己和别人的事,自己怎么做,怎么想是自己的事,可以掌握的也只有自己。那别人怎么说,怎么想是别人的事,一是变化太多,二是不可控的。所以,那就管好自己就好了。
那我是怎么改变的?
我开始慢慢放下担心别人的想法。包括别人会不会多想?怎么想?我相信一切是善意的出发,选择看到善意的一面,并及时表达真诚的感谢、欣赏和祝福。这样以来,发现以前脑子是一团毛线,现在变得简单了。我做我的事,做事才是实实在在的。
那些胡思乱想呢?就当放气球,让它飘走吧。握在手中,只会占用我的手,还会阻止我看到真实的一面。与其这样,倒不如轻松放掉,快乐地跑起来。耳边的风告诉你,嘿,你很不错哦!身体的反应,也会告诉你,身体很快乐。
嘿,你是谁?是本自具足的自己,无需向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