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阅读完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中有关写“孩子”这部分内容时,便对“童心”这个问题进一步的思考起来。
“许多时候我们在一个成人身上看到某些孩子气的特点时,都会说这个人童心未泯。今天当读完周国平对童心几大特点的阐述后,我发现我们平时对童心的理解好像与之有一定的偏差。”
“是呀,我们平时觉得一个人身上有童心,多把“童心”理解为天真、活泼、可爱等意思。所以有时我觉得有些难以辨别说一个成年人身上有童心的特质是一种夸赞,还是一种轻视?其实现在细细想来,可能是因为自己之前对童心所具有的特点理解得不是很透彻,所以无法对其进行定性。应该说,如果对照着周国平所说“童心”的特点来看,其实我们之前说一个成年人身上有童心,多是一种贬义,偏向于说这个人说话做事天真、不成熟,不切合实际的成分要多一些。另外可能理解把“童心”理解为还拥有一颗好奇心的时候也会多一些。
“今天有幸详细学习了周国平老师对童心几大品质的解读后,我觉得自己今后应该做出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是不能随便评判某个人身上具有童心这种特点。二是对童心的理解和褒贬定义上应作相应的调整。”
周国平老师在《人生哲思录》这本书中写到过,童心主要存在两大方面的特质:一是智力品质,它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好奇心、感受力和想象力。二是心灵品质,它主要包括诚实、坦荡、率性。
应该说,童心的几大特质是从孩子身上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在孩子身上比较容易发现这些特质。而在成年人身上,由于受生活和人生阅历的洗礼,所以很难把这些特质保存下来。不得不说,周国平所总结出的这几个特质在读过之后,就会毫不犹豫的把它归在了优秀品质范畴。
如果严格按照“好奇心、感受力、想象力;诚实、坦荡、率性”几大品质来定义一个人身上是否具有“童心”的话,那在一个中年人或老年人身上确实很难再找到三种以上“童心”特质。足以见得,一个人若能真正保持一颗“童心”,若能拥有足够的好奇心,好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拥有诚实、坦荡和率性的优良品质,那该是一种多么宝贵的精神呀!
——……——……——……——……—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