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标题: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副标题:——《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第二章第四节解读(第97-103页)

文章编号:20220224-16

作者信息:200838号钱丽

字数:(696字)

正文:

一、什么是有意识记?

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那些必须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的范围,通过专门的记诵,也在实际作业(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加以识记。这样的过程就叫做有意识记。

二、什么是无意识记?

学生在阅读书籍时,并没有抱定要识记的宗旨,但是其中有许多东西会被记住,这就是无意识记。

三、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1.确定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无意识记的材料要比有意识记的多出三倍以上,二者要保持一定的联系,最好是与问题相关的联系。

2.教师应该做学生思想的主宰者,通过讲述和对新教材的说明,用火花去点燃青少年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少年听完你的讲课时,应当怀着强烈的愿望,想去读一读你顺便提到的某一本书。他应当念念不忘这本书,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它。

3.我们力求这样来组织少年的脑力活动,以便使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跟知识的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一些知识成为掌握另一些知识的工具,——而兴趣、注意、知识的巩固性等,归根结底也是取决于这一点的。我们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独立地深入思考各种事实、相互关系、现象和事件。

4.按照教学大纲备课,把教材里有关的章节读一遍,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处于注意中心的应该是学生,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应该自如地掌握教材,讲述时情感鲜明。

5.教师在讲述教材时可以引用教科书里没有的鲜明生动的事实。

6.把知识的深化和知识的运用结合起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