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沉下心来的朗读,洗涤灵魂,在深夜倾听自己的声音,有辽远的旷野之息——在创立五年之久的每天读书社找到自我和本我;
有一种练舌尖的朗读,让心在飞扬跋扈的齿轮转动里,青春飞扬——7人暑期英文朗读39天,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硕士生,本不在同一频道的人,因为一个突然激发的灵感,每天朗读同样的英文内容,碰撞出火花。
于我,每天中英文朗读已是如空气一般不可缺少,这种没有目的性的习惯养成,只为在烦扰时刻、在夜深人静时,到喜马拉雅去听自己的声音疗愈伤口。
这个暑期在紧张、焦虑中,也在慵懒中过去了。广丰公益阅读行,怀着不舍和歉疚之情,我中途离开,幸亏在老友们的倾力相助下圆满完成。三年了,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当地孩子,但今年是里程碑的一届,经过前面两年的经验汲取和沉淀,今年的教学内容更加深入,尤其是与作家面对面这个计划对孩子们来说,是极其震撼的——即使是深圳孩子,目前都没有享受到这种系统深入阅读后,可以与作者这么近距离交流的福利。
总结今年暑期,必然会带上广丰阅读行;7人暑期英文朗读打卡,也会必然带上广丰,因为其中一个广丰孩子谷豫结束了阅读课程后,也参与了每天英文朗读。
39天的朗读,谷豫几乎每天都是第二位打卡(老人家起得早,第一位是我)。本来我只与孩子们相伴朗读,并不负责纠音,自己的发音都没有信心,不敢轻易指正。但谷豫有时把culture(文化)读错,而这又是常用词。我没有直接指出哪里读错,而是提醒他用翻译软件再确认一下发音……谷豫非常虚心且耐心,一读再读。
七人来自三地,深圳四人、广丰一人、五华两人。
静怡、泓宇和梓鹏三位准高二学生,广丰的谷豫和五华的筱萱两位初中生,我和艳丽两个成年人。
除了其他人是我邀请相伴共读,筱萱是主动请缨加入的。因为内容于她而言相对困难,而一度产生退出的念头,可她还想与大伙一起学习,于是为自己争取:可以读自己的英语课本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欢迎任何喜欢并肩学习的人,尤其是孩子。
原定晚上九点前打卡,随着大家对内容的适应以及对时间的妥善安排,打卡越来越早,从早晨七八点到下午三四点陆续全员打卡完成。
勿庸置疑,我们的舌头越来越柔软,发音越来越准,认识的新单词越来越多,读起来也越来越熟练……
在此要着重表扬梓鹏——当我弱弱地问,搜索每天的英语朗读内容和剪辑任务,交给你来完成,可以不?这个憨厚内敛、一米八三高的大男孩,二话不说,露出腼腆的笑接受了。
他把读英语、剪辑视频和搜索第二天内容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办,总是在第一时间完成这三项任务,即使晚饭后和同学约好了打篮球,还是耐心等待小伙伴把朗读视频发到群里,剪辑后再赶到篮球场,办事十分靠谱。
把事情分摊给孩子们来做,这也是得益于儿子小姜的建议。他认为,这样不仅自己轻松了,还能锻炼梓鹏的能力,比如学习剪辑视频。
虽然只是短短的39天,短短的三四十秒,但每个人都秉持既然参加了就义无反顾地完成得最好的理念。泓宇的发音是公认的好听,打卡时间从起初的最后一个,到临开学调整自己的起床时间,上午八点多完成朗读;暑期的艳丽安排紧凑丰富,愉快接受共同打卡的邀约后,排除万难,一起和孩子们共读地理英文。
共同读英语打卡39天,以地理知识为主,最初读亚洲国家,后面就是中国各省,也穿插了各种方言共读一篇小文的游戏。甚至读了一期机场播报内容,包括客家话、粤语、普通话和英文,真正做到在学中玩,玩中学。
开学了,2025年暑期英文朗读打卡也暂靠一段落。收获的果实,7人自会在心里掂量。
很多的收成,在静默中到来。但早已忘记那些在艰涩中完成的片刻了。
陪伴我们的太阳和月亮终会灿烂为一体,如光照耀,如雪抚慰,温柔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