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想回老家几天,取决于抢票的功夫有多深。很明显我修行尚浅,只抢到了29号出发,3号返京的票。对于北漂的人来说,回老家意味着暂别大帝都喘不上来气的嘈杂,过两天没有职场的戏精,无理取闹的甲方爸爸,以及各种奇葩瞎指挥的清闲生活。
在爸妈面前可以拽拽的变回甲方的身份,嫌弃老爸又把菜炒咸了,老妈怎么大冷天的又一大早开窗户换气,还让不让人睡到自然醒了?理直气壮的爆发自己的各种小任性,也没人敢对你大呼小叫,一年中也就这么难得的几天可以卸下面具本真的做矫情的自己。
每次都是晚上10点多到老家的动车,爸妈一定会一个人留在家做饭,一个人早早的到车站接我。今年回家前老妈问我晚上想吃啥?我提议不要在家做了,要不三口人出去夜宵撸串吧,也许是前两天看了《人生一串》,透过屏幕油滋滋的飘香幻念,我想念大东北的烧烤了。家门口的烧烤店爸妈从来没进去过,晚上七八点就睡觉的健康作息,哪有什么机会半夜出来撸串。
我兴致索然的带着爸妈半夜冲进了离家最近的烧烤店,深夜食堂般的人声鼎沸,东北老板娘的热情招呼,大笑的迎客入座后指着前台桌子上一大麻袋的瓜子说:“咱家前菜就是嗑瓜子,管够,随便拿大盘装啊,千万别客气。”我瞧了一眼周围的客人,热络的一边磕着瓜子,喝着哈啤,撸着串儿。大半夜嗑瓜子虽然觉得有些诡异,但瞬间心里又倍感轻松和亲切,嗯,真切的踏实的回家感。
十八岁开始离家之后,我其实对东北老家并不熟悉,甚至会走错路,远不如在北京游走的自在。在外边漂久了的人,对于老家的归属感日益淡薄了,难得的休假还不如出国玩一趟。回老家意味着既定公式般的走访亲戚,被例行公事的拷问在外边挣多少钱啊,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即便如此,这几年我依旧愿意乐死不疲的回老家。大东北的经济不发达,拖着GDP的后腿,但大东北依旧保持着淳朴的热情,温柔,善良。每次回来都有种踏实的放松感,日常生活在一线城市的诸多压力瞬间就治愈了。
短短的几天行程,又要返京了,去火车站的出租车上,司机大哥热情的跟爸妈攀谈着,同样作为父母的同理心,互相说着现在这一代的孩子们压力太大,还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不啃老的孩子都算是好孩子了。我望着窗外快速的城市建设已变得陌生的老家街景,心中悠升一种对大东北的慢节奏生活状态和老百姓正能量心态的依恋。我应该还算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吧,最起码我还没有啃老。。。
从大东北返京,抵达北京车站那一刻有种莫名的烦躁,长假过半,马上又要切换到一线城市全力打拼的模式。心中再继续期待着下一个小长假,能够再回到大东北温柔的怀抱,喘口气歇歇脚,再继续踏上无止境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