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城里又添了一座公园。前几天去看了看,只见挂了牌,修了一条木栈道和一些亭子,还有些建筑还在建设。除此之外,就只有当地原生的松树和一些新增的花木,树上挂了一些中国结和灯笼。这类人工性太强,又没有太多趣味的“公园”,虽然通行更加方便了,却缺少了许多野趣,个个都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条路、几条木栈道、山上修几个亭子,最多再挖一点水塘,千篇一律。在这样的公园里跟着一堆人漫无目的地拍照,远不如到野地里闲逛有趣。
野地有很多种,就连没人管理的野草坪也可以算在内。小时候,院子里的草坪很少有人修剪,也还没沦为狗的排泄场,野草长得很高,人也可以进去踩,不会被人制止。在这样的荒草坪里,你可以尽情探索,一脚踏出几只蚂蚱,一眼望见几株蒲公英或小蘑菇。各种野花野草尽情生长,每次都能看到一些新的植物。现在的草坪,虽平坦整齐,却像无机物一样,只是作为覆盖绿地的一种“地毯”,不具备野生绿草地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勃勃的生机活力。
还有那些遍布各处的野地——很久无人打理的园子、荒芜的小路、乡间山野、田间小径、水滨长满荒草的小道……每一处都有着别样的美。比起被精心设计修剪、规规矩矩摆好的花圃、花坛、树篱和景观,自然生长的植物更加充满新鲜感和不确定性,“荒”的气场同时具备了寂寥和自由的韵味。记得看到有篇文章描述圆明园重新整修前荒草苍苍的寂寥氛围,如同一杯微苦的清茶,想来的确令人神往。被自然把控着的野地,不受约束、自由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更具遵循自然法则的生生活力。
比起被专门培育出来、符合一部分人审美的“病梅”,更爱健康生长的梅;比起千篇一律的公园、规规整整的园路绿地,更爱自由自在生长的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