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和父亲简单在wx上道了祝福,他发了家里供月的图片,配了一句诗
“月是故乡明”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本一物,挂在何处都能看到,但唯有家乡的月亮最明亮,这句诗运用了...
这是我高中时答题用的模板,现在大学,我回父亲一句诗
“月明是故乡”
我自小就没有离开我的故乡,旅游也是少之又少,现在大学也在家乡附近上,基本感受不到环境的差异
那样的月亮在我这儿也在照亮着,这里又和我的家乡相似了一分
发完之后,我突然思索起来
杜甫为什么会思念家乡?
对此高中的说法是,触景生情,有家难回。
太过简单,人的情感不该如此无源头。触景生情并不是刻意而为,也不是一种手法,不然斧凿之感反而会毁了诗。
高中又说,这和杜甫当时的处境有关
是啊,杜甫一生不是在漂,就是在漂的路上。到这里似乎可以得出答案了。
但他的飘零我何从感受到?
靠不断读这一句吗?恐怕并非如此。不是所有情感都能靠重复变得强烈,悲情更是如此。
现在我有了一种另外想法
写下这首诗时,杜甫想必已经成年,正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避免离谱,我们不用多高标准来要求杜甫,想必他也在为柴米油盐奔波。文人的柴米油盐不同他人,是无根之财,来的快慢多少均不可说,更何况是在奔波中。
更何况柴米油盐只不过是成人世界的一隅
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才能感受到忧虑。
这时候杜甫说不出“月明是故乡”,月明之处颇多,二十四桥的月,海上的月,镜湖的月,无一不是明月
为什么偏偏是故乡的月?
有没有可能不是“偏偏”,而是“只有”?
寻常人一生,最多的便是无常。有了赏月的心,没有赏月的地方和精力。无了赏月的心,明月来逢也不过瞥一眼罢了。哪有那么多诗仙?故作风流只会欺骗自己,异化自己。
杜甫绝不是这样的人
杜甫不是喜月之人,尽管他也常写月,但那游子佳人流连忘返的月终究不是他的理想。
月是故乡明,或许经历过成年人世界的无奈才能说出这种话。天下朗月对自己都不是长久的,唯有家乡的那轮月才显得安定些。
在这里,杜甫终于找到宽慰自己忧郁的良药
而我的“月明是故乡”呢?
不过是毛头小子的“豪言壮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