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技术的人应该很了解灰度发布这个词,意思是指当一个产品要发布上线的时候,先让一小部分用户用起来,然后收集这批用户的使用反馈,做一轮或多轮改进,然后再放开到所有用户使用。这样做的好处比较明显,就是降低风险,包括技术缺陷、功能缺陷、用户使用习惯异常等各方面
同样的做法其实也适用于公司管理规则的制定和推广执行过程。一个规则,往往是要很多人执行的,比如我们公司,一个规则下来,可能几千上万人需要执行,如果这个规则可以优化,优化后每个人执行的时候减少1小时的工作量,1W人执行一次的规则就可以省1W人时,2500人天,800多人月,就相当于节约了800人一个月的工资
而在规则制定的时候,靠规则制定者的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去考虑到所有可优化的点非常难,这时候就非常适合用灰度发布的方式
1. 需要使用灰度的范围
像刚刚举的例子一样,使用越频繁的规则(例如用 X人次/天来衡量),就越应该优化,企业最好定一个规则,比如使用100人次/天的规则发布执行或者变更的时候需要进行灰度
2. 灰度范围的选择
个人觉得最好是使用规则的每个团队都有一部分人先试用起来,而不是先在一个团队试点,然后逐个团队推广,因为一个团队遇到的问题,可能其他的团队并不能遇到
要选择喜欢思考和提问题的人作为灰度的人群,这样在灰度期间才能最大限度的发现可以优化的点
3. 奖励机制
应该建立统一的反馈渠道+奖励机制,鼓励在灰度期间提出问题或者改进意见
制度的制定者往往是领导层,但是制度的执行者一般都是底层,因为思维方式和所处环境的不同,领导层的人很难完全的预测出一个政策执行之后下面具体会发生的情况,比如上海一个限购政策会导致离婚率上升(我觉得这个可能在预期之内),如果可以通过灰度的方式提前发现执行过程中的一些情况和问题,可以早做准备(比如提前升级房地产交易系统,提前增加离婚登记处的人力等)
又把技术的思维应用到了管理层面,感觉自己棒棒哒~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