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耳朵白色跑得快的动物:“狌狌”

白耳猴形:

《山海经·南山经》记载,狌狌“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禺”似猕猴而长,赤目长尾。

即狌狌形似猿猴,长着白色耳朵,既能匍匐爬行,也能直立行走。这是狌狌最为常见的形象。

人面猪身:

但《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又记载,狌狌“如豕而人面”,即长着猪的身体和人的面孔,且能知道人的名字。

人形披毛:

在一些版本的《山海经》或其他古籍中,狌狌还被描述为人形但身披兽毛的形象。

清代胡文焕《山海经图》中就有此类描绘,这一形象模糊了人与兽的界限。

通晓过去:

狌狌被传说能够知晓过去的事情,却无法预知未来,《淮南子》中就有“狌狌知往而不知来”的记载。

能言人语:

《礼记·曲礼》记载“狌狌能言”,《水经注》称其“音声丽妙如妇人好女”,说明狌狌能与人交流,声音婉转好听。

使人善走:

传说中,吃了狌狌的肉可以增强人的行走能力,使人健步如飞,《山海经·南山经》中就有相关记载。

狌狌主要栖息于䧿山山脉之首的招摇山上的树林中,为群居性动物,通常20只左右结为一个族群,也有30到50只组成族群的情况,由最强壮的个体担任首领,成员之间有一定的等级关系。

它们爬树能力比大猩猩强,但弱于红毛猩猩,多在地上四肢并用或直立行走,拂晓时分捕猎,上午进食,下午休息和玩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