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购物方式的改变,足不出户买到世界各地的商品。从2009年到2015年,“双十一”已经从天猫扩散到全电商平台,从国内扩展到全球。几年时间,曾经叫做光棍节的11月11日,正逐渐从单一的电商营销日,变成了全球消费者的购物狂欢节,而这种扩展更是带动了整个中国商业的巨大变局。
今年的“双十一”活动已经提前拉开了序幕,这几天很多人都在网购自己心仪的商品。而相比往年而言,今年的物流也比较快,釆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运输工具,不少人早上下的单,快递下午就到了。
伴随着“双十一”全球购物狂欢节的到来,这个本来是由购物网站发起的“优惠日”已然变成了一个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到实体的全民购物狂欢节,抢红包,大折扣搞得十分热闹。勿用置疑,“双十一”带动了消费热情,宏观来看对于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人们恰好也需要一个发泄消费欲望、重燃信心的契机,因此,“双十一”来得正好。但是,本人觉得对于个人而言,购物虽好,适度就行。
每年“双十一”之后,都不乏“购物一时爽,花呗还不上”的年轻人。不理智消费的大多数,多半是没有什么经济基础、刚步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铺天盖地的明星宣传、网红直播带货,跨店满减、预售、零点抢购、拼战队等无数宣传噱头……在多方轰炸下,消费者容易陷入冲动消费,总有“这一秒钟不买就会告罄,不快点付款就会涨价”的感觉,恍恍惚惚还没想清楚是否真的需要某件商品就匆忙买入了。在“买它买它就买它,过了这村没那店”的煽情语言下,多少人没能挡住诱惑,成了“剁手党的”一分子。
付款购物一时爽,然而“双十一”后收不完的快递背后,可能还有还不完的信用卡。收货的满足过后,就是漫长的分期还款的压力感。到底值不值得?你买的商品真的是为你省下一笔钱,还是完全背离了初衷呢?
“我需要、我喜欢、我适合”的原则,其实适用于很多生活中需要做抉择的时刻。你是否需要花这笔钱去买这个商品,也同样适用这条原则。不需要的商品,纵使说得花一般好也没必要买;不喜欢的商品,再跳楼打折也是白花钱;不适合的商品,即使一百个人说好也是用不到的。用好这条原则,很多人的花呗不会那么狼狈。
希望这个“双十一”,我们在充分享受到便利和实惠的同时,也都能理性避坑,不至于背负冲动消费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