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夫卡的小说,刚开始感觉晦涩难懂,不知所云,可能是我文学修养不够吧,看不太懂这荒诞文学派,可是反复把文字细嚼慢咽一番,倒也能领会一二。看完变形计,一股莫名的孤独感朝我袭来。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该有的读后感想,思绪是不是跑偏了,我就是感觉被孤独的网紧紧的缠住,就像绑住孙悟空的幌金绳,越挣扎缠的越紧。
这种孤独感也许源于一个小人物对未来不可控风险的恐惧。害怕目前看起来还算安逸的日子会被突如其来的一场灾难击溃。主人公格力高尔在没有变成昆虫之前,是一个收入还算可观的旅游推销员,扛起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的重任,他在这个家里的位置显然是比较重要的。如果不发生变形这件事,在他的世界里,有爱他的父母,崇拜自己的妹妹。可是灾难发生了,他不但不能为家人赚钱了,还变成了累赘。家人对他的态度也逐渐由同情转换为厌恶。
是什么造就了这场悲剧呢?我觉得是缺钱,当然也许并不完全是因为这个,但至少也占了一大部分。如果格里高尔家有钱的话,家人的精力不会被奔波于生计占去大半;不会因格里高尔吓走了租客把他当做累赘;他的家人甚至可以专门为他请个护工以及医生。
举个例子,我有五万块钱,你要借一万块,但这一万块占了我全部资产的五分之一,我可能不愿意借给你,说不定我哪天要用上这钱,这五万不足以给我带来太多的安全感,那我宁可冒着被你说小气甚至失去一个朋友的风险也不愿舍弃这一万;如果我有五百万,你要借一万,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就借给你,因为用我资产的五百分之一就可以买个大方的好名声,又对我影响不大,何乐不为?
温饱思淫欲,话糙理不糙。人只有在自身温饱以及安全感得到满足之后,才会抽出精力来做其他的事情,至少大部分人是如此。你见过一个穷人慷慨解囊,打工或者捡垃圾也供着很多孤儿上学,我对这种人也是由衷的佩服,他对别人的爱远远超过自身,这是大爱,并且我相信这种事情发生在你身边的概率很小,你十之八九是看新闻得知的,但我要说的是我们大多数。
譬如在上海工作的那段日子,每天早出晚归的挤地铁,地铁里乞讨的人也是很多的,我一次都没有给过钱,但我自知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不对,是善良的穷人。我也想给,但是我自己过得也不如意,为了工资也在辛苦的奔波。如果我有钱,我可以尽情释放我的善良,我甚至会办一个慈善机构。可是目前我还没有能力做到。
这种不安全感还限制了我爱别人的能力。当遇到一个还算不错的对象的时候,我本能的避免这段感情的开始。我觉得我自己都没办法保证自己的生活,更何况要担负起爱人的幸与不幸,而我更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哪怕有一丁点这种可能都不行。我也读到很多患难与共的爱情故事,心向往之,可是我也怀疑真爱发生在我身上的概率有多大。往往这种感情的小火苗还未变为熊熊烈火之前,就被我一盆冷水浇灭了。自身就像一块湿哒哒的木头,点不着。
事到如今,已快到了而立之年,我还奔波在巩固自身安全感的路上,年龄越大,危机感与孤独感越深。但这些感受也越来越理性了,自己也越来越能以正确心态来对待这件事情。
钱,它本身并不俗气,它只是一种工具,有了它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我们的初衷并不是拥有它,不然就变成了守财奴或者吝啬鬼,我们的目的是用它来保证自身最大限度的无后顾之忧,然后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爱写作,我想专心的去写,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靠写作赚钱,但是日子怎么过呢?我承担不了这个风险,不还得老老实实上班,赚生活费。
学习,读书,考证,做各种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我相信日积月累的知识可以给你安全感,继而安全感可以使你释放自己的本性。使你成为有能力的人,去爱,去助人,去改变世界,这个目标可能有些大,先怀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