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三天的课程结束了,从状态上看自己,因为是复读M1,而且在上次课程后自己做了两次复盘,对知识要点都有一定的印象了,所以这次的主动性没有第一次强,因为给自己的定位不一样了,从体验者到学习者的转变…从被教练者到教练者的角色的转变…
第一天:镜子的游戏让我感受到团队协作上乱成一锅粥的现象和沟通不畅、相互博弈有直接关系,我们需要强沟通形成默契达到共舞的状态…教练与被教练者也一样,相互都是一面镜子,通过体验者的示范让我感受到了一样的沟通不一样的接收和选择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成果,同学A无论镜子怎样动,她都无动于衷,过程中有尝试侧头去看,但一秒不到就放弃了依然不动,她的感受第一句是“觉得镜子这样动来动去不知道它到底要干嘛”,同学B很努力去跟着镜子到处转动着,那是在自己调整到舒适的状态下才会去聚焦看镜子,同时不往照着镜子整理一下头发…让我惊喜的是她借用手机的反光来找自己,真的是方法比问题多呢…我思考了两点,第一,自己真的不完全了解自己,想象中的自己不一定真的就是那个真实中的你,同时也要看你是否愿意坦诚面对自己,同学A在内控外控的测试中得分是高于19分的,但镜子游戏后的分享是很明显的外控型,反思自己,是否每一次都会勇于接纳全部的自己?尤其是自卑自残的时候!第二,被教练就是为了看清自己,想要更快看清自己必须进入忘我境界,这样是否会狼狈不堪?不知道…不一定是自己亲自照镜子,通过反射光线也是一样的,就好像观察其他个案时会找到自己的影子一样,但是结果肯定没有这么合适(毕竟反射出来的影像都有可能变形)
第一天同时收获了“授权”“弃权”和“尝试”“承诺”的区分…教练是有方向性的,是为了人对方发现盲点和提高意愿度的…同时罗特心理控制源量表可以让我团队成员都测评一下…甚至我觉得面试环节就可以加上了…(窃喜ing…)
第二天:通过价值观的再一次挖掘,从上一期时的“善良、不断成长、坚持”换成了“原则、不断成长、坚毅不屈”…后来吴导有一句话让我沉思了,坚持、坚持、坚持,会不会最后成了固执自己不知道呢?只是课堂里脱口而出的一句话,我沉思了…
当天晚上没有进行任何复盘和自我检视让我第三天有一种负罪感…
第三天:今天的个案让我再一次体会了一次CDCA的力量…C(联系)在信任度和意愿度不高时不能进行下一步,需要聆听,被教练者愿意公开不代表准备好去面对了,口打开不等于心打开了…用提问的方式确认信任度,用洋葱倾听法去找到盲点和痛点,聆听的过程很重要,不要太偏重听事(内容),要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和声音,这才是最关键,同时自己大脑要快速运转区分好自己内心的演绎和预判,让自己的好奇心研发出精准的提问来探索真相,重点关注是对方的真相和对方需求解决的问题,而并非关注自己(教练者)演绎和预判的准不准,活在当下…
同时在这个个案中收获了“测试”“观察”和“放手”“放纵”的区分…
三天的课程感触很多想法也很多,学到的术也很多,让自己沉下心来,一个一个知识点或者工具来掌握吧…PCP成长之旅这只是个开始…接下来继续练习自己的聆听同时开始练习自己的发现…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可以慢,不可以停…努力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