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是我在每天一本书计划中发现的。阅读它,被视作怎样做到每天一本书的第一步。
听起来这本书很厉害?那就读一读呗
此书是为那些想要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做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这本书的最主要目的,是介绍通过书本继续学习和发现的方法,即是如何通过阅读获得心智成长。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所庆幸的同时也感到遗憾。庆幸于,在我开始职业生涯正值需要通过阅读大量书籍进行主动学习的时刻,发现并细致阅读了此书。遗憾于,过去的数年中,我一次次艰辛地走过资料收集、文献阅读、论文撰写的历程中,都没有得到如此这般系统化的方法指导。如果在初入大学时遇见此书,说不定我在阅读专业书目时会有更多收获,也可能就不会因为一时的理解困难而早早归还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神曲等书籍。
但这本书带给我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通过阅读的技巧,可以从一本书上学到更多。
阅读的目标:娱乐消遣、获得咨询、增进理解。
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阅读的层次是循序渐进的,较高层次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
旨在增进理解的阅读,需要上升到分析阅读的层次。
而更高层次的主题阅读,适用于针对特定主题阅读多本相关书籍并进行分析。
本书的论述重点,是分析阅读的技巧,以及对不同类型读物进行分析阅读的方法。
分析阅读——旨在增进理解的阅读方法,适用于可以让你学习的书
成为一名主动的阅读者,总会探索能力强一些,收获得多一些。
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
找出骨架的方法,是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诚实去回答这些问题:这本书讲了什么?
具体是如何说明的?
这是真实的/有道理的吗?
这本书与我何干?
为了帮助解答以上问题,作者提出了15个阅读规则,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读物进行了规则调整。
-
掌握结构(1-4)
- 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进行分类
- 用简单的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列举书中的重要篇章,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整体架构
- 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
诠释作者意图(5-8)
- 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 从最重要的句子汇总抓去作者的重要主旨
- 找出作者的论述,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 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
批评式阅读(9-11)
- 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说:“我了解了”。
- 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 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把议题解释清楚
-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12-14不同意见,15暂缓评论)
- 你的知识不足
- 你的知识有错误
-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缺乏连贯或前后矛盾
- 你的分析不够完善。整本书的架构不完整,没有解决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
实用型的书的阅读方法
- 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实际问题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 根据读物类型——实用型的书,阅读问题稍有改变:
- 作者想要你做什么?(这本书讲了什么?)
- 了解作者要你这么做的目的(具体是如何说明的?)
-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取决于你认为追求的是什么,以及什么才是最好的追求方法(这是真实的/有道理的吗?)
- 赞同一本实用性的书=按照作者希望的方式采取行动(这本书与我何干?)
有些书根本用不上这样的阅读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者文章都读。如果你所读的书都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你就没法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你必须能操纵超越你能力的书,或像我们所说的,阅读超越你头脑的书。只有那样的书能帮助你的思想增长。除非你能增长心智,否则你学不到东西。
- 不值得这样阅读的书——娱乐消遣、接受资讯
- 可以让你学习的书——值得做分析阅读;不用再次阅读,但值得者复习片段或重点;重读时,会发现书中的内容好像比你记忆中的少了许多;在书籍空白处做笔记会特别有帮助。
- 读得再通,也无法尽其究竟的书——重读时,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真理还是真理,只是过去是某一种面貌,现在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读一本好书的回报
- 阅读技巧的增长
- 教你了解这个世界以及你自己
如何将知识分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的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慎挑选的资料与统计——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跟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个“倒带”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
1940年写下的文字,到了今天一样适用。热门事件发生后的6小时内就刷频社交圈的文章们,看似合理的结论背后,有多少事实全貌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呢。看过后乐一乐就好。
这里只是吐槽。
毕竟是门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