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朝代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夏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十六世纪
商朝;公元前十六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
西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771年;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礼》规定了内外区分严格的性别分工,《尚书·周书》上有“属妇”之谓,表明周时妇女是属于父权家庭和男人的
子未嫁从父,即嫁从夫。“诗经时代”可自由婚恋(原始群婚社会遗风)。
封建社会
战国初公元前475年-清朝末1840年鸦片战争
以上为古代,以下为近现代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晚清1840年-1911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之后
封建社会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
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王莽建新朝)】东汉【25年-220年】
三国魏蜀吴【220年-280年】
两晋:西晋【265年-316年】东晋【317年-420年】
西晋后北方是十六国时期
东晋灭亡后南方是南朝经历宋齐梁陈
【420年-589年】
六国中北魏在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北朝开始,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到581年隋建立结束。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女性的地位高涨,唐太宗鼓励鳏夫寡妇再婚;武则天称帝,进一步刺激了宫廷贵妇们参政甚至问鼎最高权力的野心,短暂的“红妆时代”来临
907年唐朝灭亡后梁建立,南方出现十国合称五代十国时期。
宋【960年-1127年】南宋【1127年-1276年】唐代女性生活的奔放被认为是要对唐代的灭亡负责的“礼崩乐坏”,进一步束缚女性的礼教开始兴起。程朱理学被奉为官学,强调男尊女卑“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元朝【1271年-1368年】
明朝【1368年-1644年】
清朝【1616年-1840年鸦片战争】
古代饥荒食妇孺
据二十四史统计,自先秦至清末,中国历史上由战争或饥荒引发的大规模食人事件就多达403起,最缺乏反抗能力的妇女与儿童自然是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汉(五代十国)乾佑二年,“长安城中食尽”,守将赵思绾“取妇女、幼稚为军粮,日计数而给之,每犒军,辄屠数百人,如羊豕法。” 所谓“如羊豕法”,即如杀羊宰猪一般屠宰妇孺。
安史之乱时,唐将张巡镇守睢阳城,被叛军围困,城中粮尽,于是张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军士。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这一向被视为千古美谈,可是,一个爱妾的肉怎够成百上千的将士吃的?唐将张巡镇守的睢阳城(河南商丘)。
杀女婴成风
殷商的甲骨文中有写“生男为嘉,生女为不嘉”
战国时期溺女婴就有一定的普遍性。《韩非子·六反》:“且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说明溺女已是人们的带有一种普遍性的心理。到南北朝时,“世人多不举女”,表明溺女婴者多,颜之推在说到这种事情的时候,特地举出他亲戚的例子:那人广有婢妾,每当她们将分娩时,派奴隶守在产房门外,若是生的女孩,就拿出去害死,产妇心疼,号哭不让,其悲惨之声令人不忍听闻,但并不能改变那个人溺女的习性和举动(《颜氏家训》)。
末人郑文和在《郑氏规范》中说:“世人生女,往往多至淹没。”反映的是元代人的溺女习俗。
明初浙江严州府遂安人“生女多不举”,知县袁政禁止,以后百姓生女儿,多取名叫“袁留”,表示对袁县令的纪念(民国《吴县志》卷六十六引《姑苏志》)。金华府人“产女多不举”,县令吕祚禁止,据说活下的女婴甚多(光绪《常昭合志稿·人物》)。嘉靖间兰溪令李昭祥令民间生三个女儿的豁免徭役,因此几年内没有抛弃女婴的(光绪《华亭县志·人物》
初左都御史魏裔介上疏,说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甚多溺女之风”,顺治皇帝因而下令:“溺女恶俗,殊可痛恨,着严行禁革。”(《清世祖实录》)这几个省的溺女习气确实严重,此外浙江之风行不亚于福建省,只是魏裔介没有说到罢了。
古人为什么溺女婴?
乾隆间编撰的《泾县志》讲该地溺女是三大弊俗之一,造成的原因是:“嗣艰者冀目前之速孕,资乏者懮异日之赠奁。”(《风俗》)这里提出的是两条理由,一是没有男儿的希望现在奶孩子的妇女尽早受孕,以得到男孩,而乳母一般不易怀孕,所以淹毙女婴以断奶。二是怕女儿长大,赔不起嫁妆,干脆就不要女孩初左都御史魏裔介上疏,说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甚多溺女之风”,顺治皇帝因而下令:“溺女恶俗,殊可痛恨,着严行禁革。”(《清世祖实录》)这几个省的溺女习气确实严重,此外浙江之风行不亚于福建省,只是魏裔介没有说到罢了。
古人为什么溺女婴?
乾隆间编撰的《泾县志》讲该地溺女是三大弊俗之一,造成的原因是:“嗣艰者冀目前之速孕,资乏者懮异日之赠奁。”(《风俗》)这里提出的是两条理由,一是没有男儿的希望现在奶孩子的妇女尽早受孕,以得到男孩,而乳母一般不易怀孕,所以淹毙女婴以断奶。二是怕女儿长大,赔不起嫁妆,干脆就不要女孩初左都御史魏裔介上疏,说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甚多溺女之风”,顺治皇帝因而下令:“溺女恶俗,殊可痛恨,着严行禁革。”(《清世祖实录》)这几个省的溺女习气确实严重,此外浙江之风行不亚于福建省,只是魏裔介没有说到罢了。
古人为什么溺女婴?
乾隆间编撰的《泾县志》讲该地溺女是三大弊俗之一,造成的原因是:“嗣艰者冀目前之速孕,资乏者懮异日之赠奁。”(《风俗》)这里提出的是两条理由,一是没有男儿的希望现在奶孩子的妇女尽早受孕,以得到男孩,而乳母一般不易怀孕,所以淹毙女婴以断奶。二是怕女儿长大,赔不起嫁妆,干脆就不要女孩初左都御史魏裔介上疏,说福建、江苏、安徽、江西等省,“甚多溺女之风”,顺治皇帝因而下令:“溺女恶俗,殊可痛恨,着严行禁革。”(《清世祖实录》)这几个省的溺女习气确实严重,此外浙江之风行不亚于福建省,只是魏裔介没有说到罢了。
古人为什么溺女婴?
乾隆间编撰的《泾县志》讲该地溺女是三大弊俗之一,造成的原因是:“嗣艰者冀目前之速孕,资乏者懮异日之赠奁。”(《风俗》)这里提出的是两条理由,一是没有男儿的希望现在奶孩子的妇女尽早受孕,以得到男孩,而乳母一般不易怀孕,所以淹毙女婴以断奶。二是怕女儿长大,赔不起嫁妆,干脆就不要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