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按照成甲《好好学习》里的反省方式做晨间日记:如实的记录事情的过程,注重当时的心理活动、情绪或外部环境。
于是,在记录昨天大清早没看书而选择睡午觉的经过时,我发现:
我给自己的假设是:有点疲乏,要睡会恢复一下精力才能更好的进行脑力劳动——阅读。
于是,我不假思索的定了半小时的闹钟,然而,最后却睡了近两小时。
我再去回想当时的情景,又发现:
原因在于闹钟响后我习惯性的点“10分钟后再响”,几次之后,已经忘了要起来干嘛了,闹钟再响时索性点了关闭。于是,到最后睡够了自然醒。
再比如,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浪费那么多时间在电视剧上时,我发现:
并不是电视剧有多么好看,也不是自己电视瘾特别大,而是习惯。
只要家里有人,楼下电视机就会一直开着。这一方面,会给人的潜意识一种感觉:只要有人在电视就得开着。另一方面,也给人养成坏习惯提供了环境。
每次下楼去卫生间,完了都会去客厅转转,看见播放的电视剧,出于好奇看几眼,觉得没什么意思想走,可没走。
回想当时的心理活动是:看了那么久书,休息一下,顺便陪家人坐坐。
可站着累啊(特别不能站,能坐不站能躺不坐的主),就顺便往凳子上一坐,掏出手机刷微信。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下楼就进客厅坐下的习惯,甚至有时候坐下见电视没开觉得不舒服,顺手就开了电视,还要一页一页的在剧库找剧放,听声音。
细细想来,类似的情况其实很多,只是比较细微不容易发现。这表面看起来,是行为习惯的问题,细究起来,其实是思维习惯的问题。
就拿我贪睡午觉这个事情来说,每次点“10分钟后再响”时,表面上看是自己的行为习惯了,实际上,是在闹钟响的时候,我的大脑并没有做理性思考,而是根据以往的类似状况自己做了判断。
所以,一个个看似无伤大雅的坏习惯,背后反应出来的都是自己思维模式的问题。
想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而改变行为,每天做深度反省真的是极好的。我也才做第一天而已,就反思出了如此严重的问题,就开始不断提醒自己在做任何决策之前,都要理性思考一下,避免惯性思维。
关于做反省的方法,我直接把《好好学习》中的内容搬过来。
1.对标管理
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反思的时候,首先得有一个对标标准,比如说九宫格日记,里边有成功日记、理财、社交等等;再比如成甲使用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积极处世、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等等;再比如富兰克林的十三项品德,节制、决心、勤勉等等……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定义对标标准,并且不断的提高和改进。
2.反思过程
有了标准,并不是简单的检查完成与否,结果在反思中反而不那么重要。我们要通过对事件过程的如实记录,去回想和分析当时的心理活动、情绪、外部环境等,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思维上的盲区。
要把自己的生活案例化,从小处入手,以旁观者的理性角度去进行回顾和分析,不断获得及时反馈,进而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就像书中写的:我们的判断来源于经验,而有效的经验来源于对判断的反思。反思,让我们把生活的素材重新解读,成为洞见。
3.践行,改变
反思的目的不在于了解自己,而是要通过对自己的剖析,改进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形成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提升元认知能力。
知道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践行和刻意的练习,也依然过不好当下和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