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已经计划过很多次,说要每天记录生活,但计划总是没能落地,有时是因为晚上没时间/困了,有时是因为当时想不起有什么值得记录的,所以基本就是隔几个月才能写一次小短文反思一下。
今天决定改变一下作息节奏,换到早上来记录,记录的范围就是生活事件中自己的思考。
为什么要记录?
最早的一批90后,到现在都已经超过30岁了,时间的流逝是低调而又坚定的,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情绪而放缓脚步,随着年纪的增长,记忆力也慢慢开始减退了。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所有学习的知识都是过目不忘,当时看的超厚一本成语故事大全,到高中还记得清清楚楚,平常说话或考试总能对成语信手拈来,同学们因此对我佩服不已;初中时班主任还多次在班会上夸奖我记忆力超群,是全班第一,虽说都是他的主观判断,但仍然让我非常开心。大学后我也时常回想,基础条件这么好,如果中学的时候多花点精力在学习上,那是不是有可能我就上清华/北大了呀!
而现在,年龄增长加上每天接收碎片化的信息过多,经常感觉记不住事,有时当天看过的一篇文章,到晚上甚至都不能复述出它的主要观点;有时遇到一些能感受到生活中小确幸的特别开心的事情,感觉可以温暖自己的,还是没几天就从脑子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连有时看过的娱乐八卦,转眼都想不起主角是谁。
所以记录,是为了对抗遗忘。我们从小就知道一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时候仗着记性好,而且懒,几乎很少做笔记之类的,现在不得不对现实低头啦!我经常跟朋友说,生活的意义就在于各种体验。但是如果体验完没有留下任何照片和文字记下当时的情景和感受,那么这段记忆将在你的脑海中逐渐被风化,不记得=没体验过。如果老来回首,发现想得起来的人生经历寥寥可数,那就真是无处话凄凉了。
但是如果生活每天都是一成不变的一些琐事,那么记录自然也就变成了淡而无味的流水账。所以,这不得不反向推动你开始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值得被记录?
而且,那些看过的书和电影,发生过的事情和对话,之所以那么迅速的被遗忘,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事后没有进行深度思考,体会不够深,记忆就浮于表面。
所以记录,也是为了深度思考。在记录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梳理故事的脉络,理清前因后果,理清目标和价值,理清感受的来源。这会让你对自己的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会因为累积的思考而对生活的感受更加丰富,增强拥抱生活的活力、勇气和信心,形成良性循环。
坚持记录,做生活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