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听老师谈谈对杨振宁换国籍的看法。”
大概因为最近写过一些社会热点的关系,有同学发来这样的消息。
说实话,对这样的话题我并没什么兴趣。一来对杨老先生我并不了解,虽然有学物理的朋友跟我谈起他的时候说:“其实杨振宁才是物理学界真正的大神,和他相比,霍金只不过是一个娱乐明星而已。”二来无论其在82岁的时候娶了28岁的翁帆,还是在当年入了美国国籍,而又在去年入了中国国籍,我觉得他完全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我们普通人,实在是没什么关系。
但是似乎普罗大众非常关心他人的私生活,特别是名人的私生活,更何况,那是82岁的老叟和28岁的红颜之间的结合,“一树梨花压海棠”,人们从来不吝于对这样的话题抱有最大的好奇和关注。
另外,在爱国主义情感汹涌的当下,国籍从来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或者敏感于他有不爱国只想回国养老的嫌疑,或者敏感于在那么多人想要美国国籍的当下,他却要放弃在自由民主国家生活的权利。
于是很自然的,杨老先生的国籍问题,又在一时之间微妙地成为社会热点,虽然他放弃美国国籍,实际上已经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
我不关心这个,这完全是他自己的私事。我一直认为,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他人没权利对你的私事说三道四。如果非要让我谈一点看法的话,那就是:我羡慕他有自由选择国籍的能力。
记得前些日子讲试卷,试卷中选取了《孟子·梁惠王上》当中的一段:
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这就是成语“五十步笑百步”的来历。很明显,孟子对梁惠王讲这则故事,是为了回答梁惠王的问题:我那么用心,为什么我的百姓没变多呢?
梁惠王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有背景的。
孟子是战国时期最伟大的辩论家,这哥们儿讲起大道理来一套一套,而且用语直接有力,很有气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很长的时间里,孟子都在各国推销他的“王道”。与春秋时期讲究征服的“霸道”不同,孟子所谓的“王道”,就是在国家施行仁政,然后使国内百姓安居乐业,于是天下百姓自然归服,国内人口变多,国力也就进一步强大起来。
正因为此,《孟子·公孙丑下》中记录了他一段恢弘的议论: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一则,后来被冠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沪教版作《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之名,选入中学语文教材。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众多,若一个国家要在与众多国家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至少表面看来,王道思想是很值得君主借鉴的。大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同样是兜售自己的治国思想,也同样是儒家思想,但亚圣孟子所受各国君主的礼遇,要远甚于圣人孔子。至少在《孟子》的记载中,他的“王道”在一些国家得到过实施,不少的君主在他面前都被教育得如同小学生一般。
但是,很明显在《孟子·梁惠王上》中,孟子“王道”思想的实施受到现实的挑战:“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在这样的质疑下,孟子运用了他的浩然之气,先上故事,再用反问,然后得出结论: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是我教得不好,是你不够努力啊。你和其他君主相比,也不过五十步笑百步嘛。
坦白地讲,孟子的话虽有强词夺理之嫌,但不得不说他的思想是很有前瞻性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限制百姓不依靠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依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以靠武器装备的强大。这的确是看起来很有道理的话语。
只是,不管道理从表面看来如何正确,也不管孟子的浩然之气如何强大,王道思想还是遭遇了各种失败,还是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最后的天下,还是归入了霸道的强秦手中。
而且,两千多年过去,孟子的“王道”仍然是大梦一场,时至今日,天下各国之间,非但固国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仍以兵革之利,域民,也仍然牢牢依靠封疆之界。我们绝大多数的百姓,并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利。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所谓自由迁徙权利的提法最早并不是来自于西方,而是来自于孟子的儒家思想。
但时至今日,不光普通人难以有自由迁徙的权利,即便是名人,即便是当下物理学界最牛的大神,改变国籍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甚至于就在块土地之上,即便拥有着同样的皮肤,即便同属于一个民族,即便都读着一样的《孟子》,我们迁徙的权利,也没有那么自由。作为上海的一位语文老师,我实在见过太多每年因户籍而不得不离开的外地学生。
所以,杨振宁老先生的国籍,跟你我真没什么关系。个人的私事,我们本不应该太关心,与之相比,还不如将心思放在努力上面,然后,或许我们可以追寻到那一点点可能,让我们获取那种能够自由迁徙、自由挑选居住地的权利。
唐张固《幽闲鼓吹》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记载,说白居易初到长安赴试的时候,拜访当时的诗坛大牛顾况,顾况先看到白居易的名字,觉得好玩,就调侃他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京城物价高,可真的不好混啊。有版本也作“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到后来,顾况看了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句子,才感叹道:“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有版本作“道得个语,居即易矣。”)
“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看来无论在任何时代,自由迁徙的权利与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的相关性。作为通过自己努力而成为当今物理界最牛的大神,无论杨老先生选择怎样的国籍,都是他应得的,也是他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