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节课在飞鱼时代已经上过一次,这学期又反复研讨了几次,直到上课的前一刻我仍然在修改细节,总觉部分细节有点牵强,但到课堂上,我的问题全被孩子们解决了,心中甚是欣喜!
【课堂情景】
开始上课,我便出示了数青蛙的情景,孩子们一阵兴奋。
“先尝试说一说,看谁能说对的最多?”
喜欢挑战的孩子立马举起了手,我让两个孩子尝试说,孩子们很努力,但最多也只能说到6只青蛙就卡住下不去了,其他孩子也感觉到了困难·····
“同学们,等我们学习完乘法数起来就容易多啦,我们先解决一个问题吧”
“7只青蛙有多少只眼睛呢?请你列式计算”
部分孩子用加法:2+2+2+2+2+2+2 、7+7、还有的孩子用乘法7×2、2×7
“啊,你们列的算式各种各样,何老师都看不懂了,接下来我要找大家解释一下”
“2+2+2+2+2+2+2 我能理解,但7+7是什么意思?何老师有点理解不了,谁能帮助我理解一下?”
孩子们立马踊跃举手。
“好,荣同学,你来说”
“我先算7只青蛙的一只眼睛,再算7只青蛙的另一只眼睛”
“这样算行不行呢?
“行!“孩子们齐声回答。
“那2×7和7×2我就更理解不了了,它们都表示什么意思呢?谁来告诉老师?”
楠举手说到:“2×7中的2就表示的是那个加数,7就表示加了多少次!”
“那7×2呢?”
孩子们陆续说到:“7是加数,2是次数”
太棒了,孩子们的理解让我异常惊喜。他们已经有乘法的基本该念了!
于是,我出示了ppt进一步和孩子们进行直观梳理:
随后,我又向学生抛出一个难题:
“30只青蛙有多少只眼睛呢?”
孩子们小声议论起来,有的孩子貌似遭遇到了困难。
“老师,这可怎么办?”
思考一会儿,孩子们举手表示自己的想法:
“老师,我觉得是30加30 ,我先算一只眼睛,再算另一只眼睛”
“非常棒!还有其他想法吗?”
“老师,还可以30个2相加,但是太难写了,我不想写”
“对啊,那像这样多个相同加数连加时我们能不能表示的更加简便一点?”
“用乘法!”孩子们坚定地说道。
“对,就用刚才部分孩子已经用到的乘法!”
我出示了点子图和学生进一步探讨:
横着看是2个7相加,竖着看是7个2相加。
一个同学已经小声嘀咕起来了:“老师,7×2和2×7的结果是一样的”
“对,你太厉害了!人们发现了它们两个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上面的计算既可以表示成2×7,也可以表示成7×2!”
我追问道:“那30只青蛙的眼睛数怎么用乘法表示?”
“30×2和2×30都可以!”孩子们回答道。
孩子们,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青蛙的腿数:
孩子们一会儿就算出来了。算式有四种:
4+4+4+4+4+4+4+4=32、8+8+8+8=32、4×8=32、8×4=32
我们又一起讨论了每个算式的思路和意义,强调了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在加法2+3=5中,我们把2、3叫加数,5叫和。那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
“4和8应该叫什么?”
孩子们说道:“乘数”
“是啊,它们是相乘关系,所以叫乘数,那结果叫什么呢?”
“积” 几个孩子小声说道。
“为什么叫积呢?”我追问
辰答道:“老师,我是这样理解的,它是一个积累的结果,所以叫积”
“非常好,像8个4相加,就是4积累了8次的结果!这种解释非常好”
其他孩子也被他的解释说服。
最后,我们总结了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的方法。
“好了,孩子们,让我们保持绝对安静、专注做课堂单上的巩固练习吧”
课上到这里用了33分钟,还剩下7分钟,孩子们安静地做起了课堂单上的巩固练习。
【后记】
孩子们的思维真的像数学家一样!只要我们有好的问题,只要我们进入有趣的讨论,孩子们的思想总能令人惊叹!就这样在教学中相互学习,相信我们会编织出更美丽的数学故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