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耳根,鱼腥草的别称,一味清凉解毒的草药,也是食材。它的根植于黑暗的土壤里,肆意扩展延伸,而枝叶蓬勃向阳向上生长。
“ 折耳根 ” 乐队,五个90后的贵州小伙子组建的乐队。
他们的乐队以折耳根取名,喻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以激励自己无惧黑暗,让音乐发光,亮出一道另样风景。
“ 折耳根 ”乐队人员有: 鼓手陈昌海、主唱杨志、主唱兼键盘手陈克兴、吹笛手杨林四人还是视力障碍者。他们都曾就读于贵州市盲聋哑学校。
乐队里,只有主音吉他手彭万海是唯一视力正常的人。他除了担任乐队贝斯手之外,他还担任这四个人的 “眼睛” 。
陈昌海,乐队队长,乐队的鼓手,与吹奏手杨林是乐队的组织者,迷恋吉他弹唱。从此,他因为音乐而变得阳光起来。
杨林,吹奏手,擅长吹笛,小时候因高烧失明,10岁进贵州市盲聋哑学校,一开始跟随学校老师谭毅学习吹笛,兴趣浓厚,并励志成为一名笛子演奏家。
2013年,杨林前往北京拜师,得到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首席盲人笛子独奏演员谭伟海的免费指导,使得他的笛声清脆悦耳、婉延有力。
陈克兴,乐队的键盘手,出生于黔西南一偏僻山村,因先天视网膜浑浊,瞳孔发育不全,眼睛只有微微光感。
7岁时,陈克兴的父亲买的一台玩具电子琴。爱好唱歌的他,对电子琴摸索了三天,竟然能弹出自己熟悉的歌曲,也因此开启了他的音乐之梦。
陈克兴与杨林在贵州盲人圈里相识,并在杨林的鼓励下来到北京西站,到街上卖唱以支付学习声乐的学费。
杨志,乐队的主唱,2011年,与陈昌海相识于惠水县的贵州盛华职业学校的盲人学院,并同几个伙伴组成“ 折耳根 ”的前身“ 光明乐队 ” 。
他们先找一家琴行老师学习,后又在网上找课程上课。大学的最后一年两人结伴而行,辗转于贵阳、昆明、广州等地卖唱。
折耳根乐队没有资金,没有场地,他们四人(陈克兴当时还没来贵州)先在陈昌海的按摩院里一间小屋里排练了两年。
后来,“ 折耳根 ” 乐队在杨林所在的按摩院老板的支持下,才有了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屋子,供他们5个从小爱好音乐的90后小伙子们排练。
“ 星期六去弹珠珠,
星期天去捉麻雀...... ”
这首是“ 折耳根” 乐队今年年初创作的原创歌曲。在音符的碰撞下,他们五个人用方言唱出了童年那些快乐的回忆。
他们从翻唱作品到原创歌曲,在原本黑暗的世界里,让音乐燃起心中的火焰,于黑暗中闪出一道强有力的光,成为贵州市一处独特的风景。
他们说,于黑暗中,他们似折耳根一样顽强地生活着。他们渴望自己像正常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让灵魂发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
因为对音乐的热爱,因为对同一梦想的追求,2018年1月15日,他们终于组建了自己的乐队——“ 折耳根 ”乐队诞生。
乐队组成人员先是陈昌海、杨林、杨志,还有同样痴迷音乐的外卖小哥彭万海。
白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碌,杨志、陈昌海、杨林做按摩推拿,彭万海送外卖;而到了晚上,就在杨志、陈昌海的工作场地空出一小间屋子排练。
2018年5月,乐队得到贵州市水东路社区文化馆的支持,筹办了一场专场音乐会。
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那次演出竟然有300多人观看,其中有不少是家长带着孩子来,让孩子们感知什么是坚韧不拔和积极乐观精神。
陈克兴后来于2020年初,加入团队。
就在这年,乐队开通快手和抖音账号,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和媒体的关注。
2020年7月24日,乐队在贵州省残联就业服务中心做了一场活动,把音乐送到盲人群体去,让音符照亮世界,照亮中国1800万盲人的心。
2020年9月5日,“ 折耳根 ”队登上了央视。
2020年下半年开始,每到周末都会在贵州市文昌阁举办室外音乐会。
今年年初,吹奏手杨林所在的按摩店老板专门腾出了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供他们排练。
他们自己动手装上了隔音棉,还买来了补光灯,终于弄成了一间像样的排练室。
他们说,让音乐传递温暖和力量,我们的强音不只是呐喊,还有欢乐,有阳光。
他们已创造六首原创歌曲,还将继续,期待2021年能出一张属于 “折耳根” 乐队的专辑。
拭目以待!
“ 折耳根 ” 乐队,好样的!愿更多人知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