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两篇字写完后,突然发现,怎么写得这么容易?开头不艰难、过程不纠结、结束不拖沓。不用多想,答案立马浮现:到平台期了。或者说在写字的某个方面,我到了舒适区、瓶颈区。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就像跑步瘦身的过程。一个体重基数很大的人,一旦开始控制饮食,注意锻炼,体重就会有明显变化。一个跑步小白,开始了解跑步常识、开始有规律地跑步,假以时日,跑步配速和距离就会有明显提升。但一段时期之后,这些变化就不再明显。体重会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保持不变,可身材还未达到理想状态。跑步的配速不会再提升,距离也很难有大幅增加,但心里还有愿望,想PB,想挑战马拉松,甚至想越野。
这就需要改变,改变现有的模式。
写字也一样。
目前为止,在公号上写了一年有余,百十篇文章。不论是读书观影后的想法,还是心里一些腻歪感受,皆由键盘敲出化作文字,呈现出来。当初作公号的目的就是“写”,不否认有逼自己一把的意思。有些文字,如果没有这个平台,估计就不会出现。一拖二懒三不读书,都会成为借口。即使这样,仍然有些片段到目前为止依旧停留在“一闪而过”的阶段。也许会永远停留在那儿。
当我发现写得“容易”了,便知道平台期到来了。它或许比瘦身和跑步的平台期来的稍晚一些,但感觉是一样的。没有痛苦,也没有兴奋,当然也没有新鲜感,更不会有成就感。
那就改变吧。
当瘦身到了一定时期,需要把“瘦”的目标改为“健”的目的,不只要体重上的变化,更要身材维度的变化。那么,各路大咖(我没有专业学习,所以还需要兼听则明)都在支招,除了有氧,还要无氧。除了跑步,还要举铁。除了全身减脂肪,还要各个部位增肌肉。更重要的是,除了锻炼,还要关注饮食。大咖们说了,好身材靠的是七分吃三分练。不仅要关注吃的总量,还要关注每种营养成分的摄入总量和比例。等等。
跑步呢,为了提高配速,马拉松出PB,大神们敲黑板划重点,要进行速度练习,各种距离、各种时间的变速跑,要跑坡,要跑山。除了跑,还要练力量,核心力量,下肢力量。BALABALA
综上所述,一句话,要想有进步,要想有突破,就需要变化,各种方式、各种难度的变化。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跑步塑身如此,读书写字也不出其右。
我一直收藏着《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先生的一篇文章,《坚硬的阅读》。他在文中说:“人太容易一叶障目,因为人太易满足,而之所以要’知足者长乐’,是因人生太需要自我安慰,以获得抵御风霜的温暖。”“最可怕是在这样温暖中的自欺欺人,因天外之天太没边际。要挣脱一叶障目,就须坚持坚硬的阅读。”
读书,去读那些坚硬的书,去费心竭力地读书,去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寻找自不熟识的密码,发现不一样的景致。因为“坚硬才有质量”。只有进行一些缓慢的、坚硬的、一下子无法跨越的阅读,才会有突破。跨越一道道阅读的障碍,就像翻过一座座愈发高奇险峻的山峰,会发现愈发绮丽壮美的风景,也才会写出更加令自己满意的文字。碎片化、口水样的文章,不会提高阅读水平。“太容易被感动的,往往是浅层的廉价的东西。”
以上,就算是新的一年给自己一点小小的期待,小小的鼓励吧。也许还有其他的事,但这些是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