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裸辞其实是一种高级消费。
早在2016年的时候,公务员面试题里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综合分析题:请问你如何看待现在年轻人裸辞的这种现象?现在想想这话题,真的是常说常新啊,尤其是大家对躺平这个命题无比敏感的时候。
最近热搜上出现了一个关于裸辞话题---#985裸辞后的现状#,也让网友们纷纷发表言论,言论里出现了两种声音,有的说辞职任性一点,为自己活一次,也有的说千万不要裸辞,争论不休。
其实我们辞职的原因,无非是钱少事多离家远,老板、同事、环境不喜欢,工作太单调没前景,当然也有人眼高手低,难以踏实干活而离职跳槽;也有人是因为有实力有机遇,选择面宽,辞职跳槽只为升职加薪。
在此之前呱呱还看到过关于不能年龄的离职心态,看完感觉真的是好笑又真实,说:
的确,60、70、80后的那几代人,他们很少会有主动离职,除非是因为公司或者家庭的原因,他们那个时代甚至以当工人为荣,辞职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根本不会想到有离职这么个词。但是还是得看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考虑的事情就多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凡是都要斟酌再三。
在当下的整体环境下,呱呱其实是不建议大家裸辞的,很多人会觉得正面刚,说不开心就辞职,这里也不是说建议你要忍着不合理的事、和不开心的领导相处,只是呱呱会建议你先“武装”自己,想好自己要干嘛,再去行动。
很多人的职业规划是随机的、随波逐流的,做一个职业决定往往是因为某个外在的因素,例如马上要毕业了,或者在公司里生气了,等等,这样的方式不对。你想想,这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一些随机事件中去。更合理的方式是你看准一个大方向,一步一步往这个方向上使劲,可能一开始起点低,但做着做着就越来越接近目标了。
我们课呱呱的学生是这样的:他很想做产品经理,但是一开始能力肯定不够,怎么办呢?先往这个方向走,尽量争取到了一些互联网相关公司的工作机会,和产品经理都没关系的,但是至少在这个环境里。然后接下来一步一步使劲,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从找一份产品助理的工作开始。虽然一开始起点低,但是大方向是对的,可以日积月累,慢慢就有力量了。
所以呱呱建议你先找准自己的大方向,以后想往哪个方向发展,然后慢慢积累过去,先把焦虑状态克服,变成自己的动力。如果实在特别焦虑,找一个一般的工作先做起来,同时在准备转换。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如果你觉得它和你的预期不符,很有可能是我们因为过于聚焦自己预设的目标、过于依赖已有的认知,而忽视了那些原本就已经存在的信息。
这时,退后一步,换个角度,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苦苦追求的东西,其实就在自己身边。不管是否在职还是裸辞,工作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的最终目的,不只是为我们付账单,更是实现自我,找到人生价值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