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菜场买菜,偶遇一熟人,她老远看见我之后,就走了过来对我说:所珍,你在戴南在线上写的文章不错哎。我说随便写写。她说:真的不错,写的都是我们这辈人熟悉的事,很合我们这辈人的口味,可就是全部写的你们藕垛,你写写别的也可以啊,我很想看到你的新作品。一阵寒喧之后,买完菜我回到了家。到家后,我沉思了许久,提起笔想写点什么,可我想到的还是写藕垛。我一时兴起打电话叫来妹妹,姐妹俩买了一斤老父亲平时最喜欢吃的河虾,带着个西爪,骑着电动车直奔藕垛而去。
其实,藕垛这个名字其实己然融入了我的血液,已经成为我记忆里的不可缺失,常言道:八辈子祖宗。可自从有了藕垛这个名字,我的祖宗就在这块土地上生存,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在藕垛,长大后我又嫁在本庄,丈夫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本村的,我的根在藕垛。曾经很想为她写一组文章,可由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加上疏懒,一直未能如愿。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始终有一种感觉,在这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村中在外工作,经商和求学的人越来越多,百分之八十的人家都在外地买房居住,村中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故土难离的老人,藕垛这小小的村庄,将在数年以后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我只是一人没有多少文化的乡下女人,我最大的责任就是侍奉好双亲和带好孙子,为我们这个家尽心尽力,我不想也不可能在文学上有多大的造诣,但有一种东西一直生长在我的内心深处――那就是乡愁。我想凭着自己的力量,不想给自己留下多大的遗憾,我想把我的家乡藕垛,这些年来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人和事,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目前我己完成了《藕垛的牛官――乔嗲》《藕垛的鸭司令》《腊月黄天火烛小心――记藕垛的更夫李文溢》《忆外公》《奶奶》《摇着小船去东台》《童年记事之看露天电影》《乘凉》《乡村取鱼记》《藕池学校》《幸福的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村中的第一幢小楼》《我的童年小伙伴――玉梅》《藕垛的大庙》《藕垛的南沟头》《藕垛的杨家垛》《藕垛有个四十三》《遇见爱情》《藕垛的桥》《妈妈的背》《小篾匠》《又见秋雨萧萧落》《炸炒米》《舂碓》等几十篇杂文。我所写,所能表达的只是那个时代以藕垛的素材为原形的缩影。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最终又要到哪里去?只有一个回答:那就是我的故乡――藕垛。我能为藕垛做些什么?我的回答是:我将尽我一切所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以藕垛为原形的作品来回报生我养我魂牵梦绕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