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路,游子心
何为“乡愁”?
自古明月寄相思,有一半的相思寄给了家乡。古人嫌山高路远,忧舟车劳顿,念同心离居,患归家无家,若干复杂情绪催生了浓浓文化味的“乡愁”。
乡愁的起点是异乡。这看起来的悖论,却是真理。从未离乡之人何来思乡之情?纵使从文字的字里行间有所接触,但未必能感同身受。所以,乡愁是漂泊离恨的衍生品,是贬谪沦落的牺牲品,是仓皇北望的凝眸,是无暇东顾的凄然。异乡异景,只能带来暂时的声色犬马,但新鲜感一过,乡愁就在方寸之地开出滴血的花来,让你日日看,夜夜想,月月念,年年盼。
乡愁的路径在心上。明明眼见的都是异乡异景,心中生发的却是故乡故情。君不见,明明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却暗指“家住吴门”;君不见,明明是“涉江采芙蓉”,但终成“所思在远道”;君不见,明明是“独留青冢向黄昏”,原来竟缘“一去紫台连朔漠”……古代交通的落后,反而使乡愁更稠,回味更永。
乡愁的终点在眼角。每个心怀乡愁的人,眼角都挂着泪珠儿。那可能是“纵使相逢应不识”的无奈,可能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凄凉,可能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孤绝,可能是“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欣喜……地域的辽阔,带来空间的广袤,而情感在延展的空间里,不仅未被割裂或淡化,反而变得韧性十足并馥郁无比,于是,乡愁,可能只因为某个小小的切口,便喷薄而出,灿若朝阳。
现在的交通、网络、电视,已经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但乡愁依旧。它生长在每个离乡的游子心底,不只春花,不只秋月,不只乡音,任何事物都会在某一个不经意的时刻,触发他的乡愁——
因为,他的名字叫:游子。
一张要天天向上的有奖练笔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