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名师刘萍萍给我们上了一堂“鲜活”的听评课。
我们学校的听评课,对于我来说,甚至对大部分老师来说,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每学期20节,好,听吧,坐后面,玩手机,备课,改作业,聊天,种种不良的现象都出现过,在听课的过程,我基本上关注的是课堂的设计,设计好的,拿到自己课上用,课堂气氛叫差的,自己也觉得没意思的,就不会怎么听。相对于刘萍萍老师专业的听评课,我是为之汗颜的。
哪一个大家不是爱讲公开课讲出来的呢,哪一优质课不是磨课磨掉五斤肉磨出来的?而我们都是不愿意讲公开课,一是怕丢人,二是怕压力,三是讲公开课前几天,心里都不得安生。
为了讲公开课,我们付出的只是一点点,而真正使自己成长的不就是那一次次的脱胎换骨么?哎,纠结,想成长却又不愿意难为自己……
刘老师讲到,听课,可以抓住一点,关注老师的,注意他的举止,注意他的语言,注意他的流程,关注学生的,一定要坐在中等学生的旁边,看他们的课程生成,看他们的笔记,看他们的讨论……课堂内容,教什么;课堂设计,怎么教;课堂氛围,怎么样;学生状态,学什么。在听课中,成长,拿一把尺子,衡量别人得长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刘老师在讲到优质课《海燕》时,我们明白了,无论这节课什么样,都应该为完成目的而进行,有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就要有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如果是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情感的,那么不用教朗读技巧,通过读,感悟情感。
还有一点就是环节与环节一定要用过渡,有过渡语,而且过渡语不是硬生生的掰过来的,而是有自然流畅的过渡语言。这样才见备课的精心,语文的功底。
刘老师对教材的解读也是非常的透彻,拿来就用,张口即来:杜甫的人生经历和他的诗风有关么?我们应该了解杜甫,甚至还要去关注李白,这就是知识的延伸,拓展,知人论诗。比如,学到《秋天的怀念》,我们是不是应该把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拿来读读,能够帮助我们更了解他与母亲的感情,学到《背影》,是不是再去深入的了解朱自清的写作动机呢。对教材把握透了,评课,听课,是不是这更有把握力了呢?!
听评课,不能流于形式,更是锻炼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