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即将出生的宝宝,新晋升的宝妈有没有感到手足无措?会不会有些忐忑?毕竟自己马上要晋升为宝妈,有没有担心自己会带不好宝宝,让宝宝受到伤害呢?
还有一个半月我的宝宝就要出生了,作为准妈妈的我,多少有些忐忑,因为我想自己带宝宝,不想假手于人,我害怕自己带不好,更害怕如果完全放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的话,我自己当然会很轻松,可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会孩子身上的一些毛病,也许是老人在带孩子的时候,不自觉的留下的,等你想让孩子把毛病去改过来的时候,你发现已经很困难了。
在我怀孕的这几个月里,我不仅在为宝宝出生准备一些东西,也开始阅读一些育儿书籍,希望能为自己未来教育孩子带来一些方向。
最近阅读了一本《超级育儿师》,作者是在英国被誉为“现代育儿天使”的乔.弗洛斯特的写的。她的真人秀节目《超级保姆》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
通读本书,感觉这本书就是照顾1-5岁的孩子的行动指南,从开始了解可爱的小宝贝开始,一直到了解孩子照顾幼儿的一些关键问题,都事无巨细的为我们一一解答我们在照顾幼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了解你可爱的小宝贝
从来没有哪一种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我们需要在照顾宝宝的同时仔细观察自己的宝宝的属于哪一种类型。在我上次介绍的《婴语的秘密》一书中,将宝宝分为四种类型,这本书中告诉我们要通过观察发现孩子的性格类型后有的放矢的采用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在没有发现孩子到底是什么性格模式的时候,不要轻易给孩子性格贴标签,要去花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你越了解孩子是什么样的人,越清楚他们面临什么样的挑战,对他(她)整个童年的发展就越有利。
宝宝年龄小,情绪多变,花时间仔细观察非常重要,同时还考验家长的忍耐力。
如果我们愿意花些时间帮助孩子与自己步调一致,就能使我们自己找回情感上的逻辑平衡。如果对孩子这几年出现的问题我们都在感情用事,那么无论对你,还是对孩子都是一种失败。
在我身边我就不止一次看到,不论是家里老人带宝宝,还是自己带宝宝,都会遇到自我情绪控制不住。
比如,当你独自在做着什么事情的时候,宝宝突然从后面过来,冷不丁过来打你一下,打你的还挺疼,那一刻,你瞬间情绪不受控制,开始跟宝宝发飙,嚷嚷起来,让自己的情绪占了上风。
如果你总是重复上一场景,那我相信,对你的孩子的长期影响也是负面的,有一天,你会不经意的发现,你的宝宝也会对你嚷嚷,并对你的嚷嚷开始有了对策,到时你又要如何对待你家宝宝呢?
要尽可能的不厌其烦的,坚持不懈的,附带幽默感的对待你的宝宝,有时候,一次次重复相同的话,我们自己都烦了,或者是一次次的重复某一游戏,或者一遍遍的说不可以,你自己都有些烦了,但你要不断的告诉自己,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让孩子按照健康的成长的速度发展,在你不断看到自己的宝宝,在你不断的言语重复中,宝宝的行为有进步的时候,你自己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不是吗?
不断的重复,是孩子吸收知识的关键。
我朋友的孩子4岁(不认字),由于她奶奶不断地给他讲一本书中的动物故事,当你随便翻开这书中的其中一页,只要让他看到书中的图片,他就能立刻告诉你书中这个图片是什么动物,并还能告诉你这个动物的习性是什么,这个动物都吃什么的知识,让我都很诧异。
重复可以刺激宝宝学习新技巧,为他日后较好地驾驭语言以及培养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在学步阶段要学到的任务:
1, 让孩子早日学会独立
2, 学会调控情绪,尤其面对消极情绪
3, 通过游戏和适当重复学会一些生活技巧。
为孩子建立规则
书中提出的这一观点我很赞成,当宝宝开始学步的时候,就要为宝宝建立一系列规则,不要等到长大的时候,再建立规则。
再说了,多大算大呢?
我朋友的孩子都四年级了,还不会系鞋带,朋友说,孩子还小,长大就会
我内心充满困惑,四年级了,还小吗?
对于将来自己教育孩子的话,我认同书中的观点,就是在孩子初长成的时候,就要为孩子建立规则,让他把规则当成习惯,这样等他长大的时候,这些原则在他身上已经根深蒂固,他不会觉得不做这些事,有什么问题,可对于那些没有在一开始建立原则的孩子来说,这些可能还会成为他们日后的问题。
每个家庭对准则的定义是不一样,对于你而言,你希望宝宝这个孩子学到什么准则呢?不妨一一写下来,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一点一点的建立起来。
能否在床上吃东西;
不乱扔玩具,学会整理玩具;
见到长辈要有礼貌等等。
如果孩子不听你的这些原则,对你说不,你该怎么办呢?
当孩子出现反抗说不的时候,事实上,他们是在试探你的底线。
当你说不要做什么,孩子还继续做什么的时候,你就要很严肃的告诉孩子,你是认真的,这件事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能做,就是不能做,一旦,作为家长的你,心软了,孩子看见你说话,也不一定是非得这么做的时候,等到下次遇到同样的场景的时候,孩子还会故技重施。
我相信很多父母对此都有深刻的体会。
春节期间,我们一大家人吃饭,我的6岁的小外甥的姥姥、姥爷从海南度假回来,席间不知说什么,说起来她姥姥之前给他买的仓鼠死了,她姥姥就对我的小外甥说,没关系,回头姥姥给你买个鹦鹉。这一说,不要紧,我的小外甥就上了心了,饭也不好好吃了,自己低个头,好像一直在合计这事儿似的,旁边他的奶奶对他说,不要买,你要是非要养,就放到你姥姥家,不要拿回来(小外甥一直跟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去姥姥家)。
我小外甥默默的等到我们大家都吃完饭开始聊天的时候,看见我们大家根本没有去带他买鹦鹉的打算,我的小外甥开始向着自己的目标发起“进攻”,他开始对她姥姥小声的说要买鹦鹉,坐在旁边的奶奶听到了,跟他说一会儿去逛公园,今天不买,小外甥听到这话后,继续跟她姥姥磨叽,还是要去买,边说边激动,感觉眼泪要马上要喷涌而出,可我一直没看到眼泪,只看到光打雷不下雨,就是在那里情绪特别激动,特别委屈,后来他奶奶也软了下来,当她姥姥同意他现在去买鹦鹉的时候,起身就往外走的时候,我从侧面看到我小外甥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他再为自己的胜利(达到目标)欢呼雀跃。
这一幕让我对一个6岁孩子的“智慧”触目惊心,如果下回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她的奶奶、姥姥是不是还会中招?
在我们与自己家的宝宝斗智斗勇的同时,可以参考书中给出的方案试一试,看看我们自己的宝宝,会不会在这样的教导下,变得懂事、听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