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培养看见另一面的能力
【R:原文阅读】
P 48-49
对于上面案例中像小白这样的孩子,一般人的印象通常是“很好动”“过度活泼”“坐不住”等黑色的部分,但是若从白色的那一面来看,他们“很主动”“热情”“愿意带头”……所以只要充分地运用他们白色的特点,就比较容易扩大好的一面,进而让小小的白色渐渐变大,黑色部分自然就会缩小。因此,虽说我们擅长注意问题,但也不要忘记培养看见另一面的能力。
在组织儿童团体活动时,我常常遇到这样的孩子。当他们又一次冲动地一直想要第一个回答问题或是发表自己的想法时,我会先谢谢他的主动,然后问他:“你想要回答什么?”这时,我还是会谢谢他注意到这一点,然后再跟所有的小朋友约法三章,我问完问题之后会先数1、2、3,再请大家举手,孩子们往往可以因为规则订得清楚而遵守,我就再赞美当事人很遵守约定,并给予鼓励。孩子之后也会很热情地配合响应。
当孩子较为多动时,父母、老师常常觉得:孩子是喜欢帮忙,但是又常常帮倒忙。例如,请他帮忙发本子,他却用射飞镖的方式“咻”的一声发送,不但把同学的作业本乱飞到地上,还因为发不准打到同学的头,把同学弄哭。若用“太极图”概念,黑色部分----他不用正常方式而是顽皮地乱发射,造成更多纷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白色部分----他是很有心想帮忙,所以,聪明的你发现了吗?要注意到孩子想帮忙的心,同时修正他错误的发本子的方法,甚至在发本子之前,就向这样的孩子示范怎么正确地发本子!
SFBT中, 我们不把力气全都花在消灭黑色部分上(就像上例小白每每想要争第一的心,以及之后的打滚行为),因为有时黑色根本消灭不了,但将注意力多放在扩大白色(小白的主动、积极,以及愿意听我说),因为万物皆是平衡的----扩大白色,黑色自然就会缩小。而扩大白色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运用肯定与正确的赞美。
【I:重述知识】
想起了《生涯线》里的半满的杯子和半空的杯子,一件事情,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尤其是在孩子们身上,他们看似调皮捣蛋、顽皮不堪的做法或许是另有原有。所以在了解一个孩子,或者分析一件事情的时候要学会“看见另一面”,就好像太极图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不能只看到其中一个颜色。
那怎么把握“看见问题的另一面”呢?
首先,感知、觉察“黑色”是什么。如孩子常常帮倒忙,发本子的孩子乱扔本子,不但把同学的作业本乱飞到地上,还因为发不准打到同学的头,把同学弄哭,这是看得见的表象。
其次,思考隐藏在这件事的“白色”是什么。孩子是很有心想帮忙,,要注意到孩子想帮忙的心,这一步是比较难的,但这恰恰是重要能力。
再次,用赞美与认可来扩大“白色”。赞美“白色”是为了鼓励他人向好的方面努力,比如修正他错误的发本子的方法,甚至在发本子之前,就向这样的孩子示范怎么正确地发本子,当孩子正确的发本子的时候,就给予肯定和表扬。
“看见另一面”是一种思维的习惯,更是能力,尤其是作为父母、作为教师,在教育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成才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A1:联结经验】
我们家小宝2周半了,我想开始培养他刷牙的习惯,每次他站在水槽边,总是喝进水然后乱吐,衣服,裤子都是水,刷牙变成了玩水,有时候就觉得很无奈,觉得小宝太调皮了。
其实小宝的乱刷牙,从“看见另一面”角度,可以理解,他还不知道正确的刷牙方式,但至少他乐意刷牙,只是需要我耐心的教他正确方式,更需要我的鼓励和肯定。
【A2:规划运用】
现在我家两个娃都还小,“看见另一面”尤为重要,这不仅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行的培养,也有利于促进亲子关系,以后我要多想想孩子行为的另一面,不做绝对的批评,给与更多的耐心和肯定,最关键还是要言传身教。
当然,不仅仅是在教育孩子上可以用“看见另一面”思路,其实在平常的工作中,也可以用这一方式看待和解决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