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是一部七分半钟的动画短片《包宝宝(Bao)》,它的导演是加拿大出生长大的华裔女动画师石之予,另一位华裔女动画师刘碧青担任美术总监。
动画全程静默无声,故事显而易见,看完之后五味陈杂。短短七分半钟,影片有三个阶段:
希望与慰藉
一个空巢的中国妈妈,因为儿子离家、丈夫的不耐烦而略有抑郁。突然有一天,她手捏的包子活了,长出了小胳膊小腿,戴上了眼镜,BAO既是包子,也成了妈妈的宝宝。于是,妈妈照顾它打扮它,带着它去买菜,带着它去打太极拳,一起在车上分享点心。宝宝和妈妈互相依恋寸步不离,妈妈的脸上洋溢着光彩和幸福的红晕。
控制和失控
随着包宝宝的长大,他开始有了独立意识,渴望闯荡外面的世界,渴望有自己的朋友,然而妈妈却试图以保护的名义将它留在身边,冲突和嫌隙再所难免。终于有一天,包宝宝带着未婚妻回来了,BLINGBLING的钻戒刺痛了妈妈的心,她意识到孩子想要长大永远离开她的掌控时,受不了而导致了极端行为“既然掌控不了,就吞下去,好永远绑在一起”。
和解和反省
离家的儿子回到了家,在一个夜里和母亲温柔和解,一家人带着洋媳妇一起捏起了包子其乐融融。
如何看待这部影片,可能取决于你的身份和年龄。年轻人想起了被父母控制的童年阴影,老年人体味到儿女离家之后的孤独,小心翼翼地渴求孩子的关爱,中年人左右为难,生怕自己一个疏忽委屈了父母,也不知道如何把握教育子女的分寸。无论怎么看都仿佛是双输的局面:老人活得心酸,孩子活得心累。
无论影片里无微不至的母爱多么伟大,孤独的母亲多么可怜,这种情感关系都不健康。母亲把儿子当成自己的创造品,并产生了病态依恋。家庭里除了冷漠无爱,还有一种名为爱、实为伤害的关系。《包宝宝》中,母亲对儿子的束缚,开始于关爱和保护,怕他受伤,为他挡风遮雨。这种关系在少年之前,是天经地义的,但到了儿女需要出走、独立生活的时候,父母往往很难戒断控制的习惯——即便伤害了对方也毫无察觉,反而一味地沉浸在自己被伤害的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正如高晓松感叹的那样:我好为中国的父母悲哀,仿佛他们都没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独立的人格,他们不配有自己的亲密关系,就只能和孩子相濡以沫。毛骨悚然的新闻就发生在不久之前:河南一位六旬老人,一直把女儿视若珍宝。女儿在外地工作,前段又谈了男友。老人怕女儿远嫁,将来不能留在自己身边,有一天忽然情绪失控,反锁了家里的门,把家里的很多东西都从窗户扔了出来,酒、电扇、锅碗瓢盆,散落一地。之后,他坐在七楼阳台,激动哭泣。他双目失明的八旬老母一直劝说,邻居亲友、消防员也极力安抚,但他还是跳下了7楼,当场身亡。如果可以,我相信这位父亲会毫不犹豫地吞下自己的女儿,永远与她在一起。
希望爱恨交织、相互撕扯、两败俱伤的悲剧不再发生,我向往的亲子关系是这样的:自从我们找到了彼此,你们便是我天空中最闪亮的星,但绝不是唯一。某年某月某一天,我终将无可避免地蜷缩在你们怀中,希望那一刻你们能温柔地抱住我。但在那一天来临之前,我会拥有独立的人格,丰盛的生活,和同样独立而丰盛的你们无负担地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