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说,这是一本有关记忆的书,是与时间的约会,是对时间的感受,是记忆中的时间。
跟随作者的记忆,窥探着碎片化来回闪现的人物事件,没有清晰的时间线,没有无谓的华丽辞藻,彷佛只是在以一种释怀,一种洒脱,又带着一丝珍惜的语言描绘着这看似合情合理却又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偶尔站在上帝视角审视着这一切的发生,偶尔又好像被拉进其中,痛苦又扭曲的经历着这一切。
每一个人物都在看似琐碎日常的生活中毫无保留的展现着他们各自鲜明的形象、个性特征。母亲的隐忍;父亲淋漓尽致的表现着人性的弱点(贪婪、懒惰、嫉妒);养父母带来的短暂柔情与温暖却也实实在在的在治愈着本就残缺的童年;哥哥对现实的妥协,以最平庸的方式长大成人;弟弟最先完成了人世间的使命,让主人公第一次对生命本身有了理解,也对别人眼中的逝去的生命有了认知……
在混乱、荒诞、惋惜、感叹的情绪中,是一环扣一环,一出又一出的互相交织的故事,不知是由于混沌时代背景的原因,还是人性本是多面,人本复杂,只因“人”的角色使然。所谓道德和底线也只是针对于有道德和有底线的人而言的,反之,则本是虚无之物,无关紧要。
这些回忆本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更改,能做的只是为了某种目的再次筛选、重组。而这些并不恐怖,兴许可能是一种幸运。恐怖的是书中所说“当虚构的人物越来越真实时,我忍不住会去怀疑自己真正的现实是否正在被虚构。
一桩桩看似冲击三观的离谱事件,却不可独断现实身边没有发生。
越长大后越开始能够接受原本小时候诧异、惊愕甚至不齿的事情。本与孩童时期认知不符、三观不匹配的社会表现,现如今的反应却只是淡漠,甚至渐渐连茶余饭后的谈资都算不上。自以为看破红尘,参透人性,却不知本就深陷其中,无法脱身。
在职场中的这几年,没有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大显身手的经历,但也不存在像短视频里彷佛在歌颂苦难一般的用词“摸爬滚打”,回过头来看这些年的职场生涯,慢慢前行,有过慌乱、迷茫但也拥有坚定和坚持,秉持不争不抢,实干实销,也和歌德老先生说的话一样表现着人的至善:恐惧和颤抖。但是令人可笑的却是被最初带着一些仰视和尊敬的人类颁发了“人性的弱点(嫉妒、贪婪、懒惰)”三件套。在那一刹原本的形象轰然倒塌,震耳欲聋。生而为人又如何摆脱所谓人性的弱点?又何尝得知自己从未对他人展现过?
而后想来,好似没有什么争辩的必要,承认他人本有缺陷的眼光和处事方式也未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解脱,反觉也欣喜自己的淡漠和平淡又被再一次拓宽,对人性各种表现的接受程度又更高了一点。我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与我而言是好事,它能令我更加的松弛,与社会而言不是好事,毕竟孔子说过:君子可内敛而不可懦弱,面不公可起而论之。鲁迅说过:麻木是病,得治。
也许百态人间,世间冷暖本是如此这般的存在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