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纳兰的词,《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空山梵呗静,水月洞天,在这幽静的室外山林中,空气安静的似又凝结着梵音。月上柳梢头,水光也暗沉下来,月亮的影子也暗沉下来。象是一幅素气的水墨山水画。
水月影俱沉,在悬岩的峭壁之上,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思,心意悠然飘忽于俗世之外。悠然一境人外,不沾惹一丝俗世的尘埃。都不许尘侵,也不许尘音入。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映疏林。这晚年的回忆,对美景的向往,心中有过的斜阳残照,依然让心生美景,残阳映照着疏疏朗朗的树林,树林里,有自由的蹦来跳去的小松鼠,有在荫蔽处生长的小苔藓,默默的开出花来,也有向着阳光疯长的不知名植物的遮天蔽日的绿叶。这小动物、无数的植物都可以的享用大自然的一切,而我们人呢?自由在何处?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这孤独的吟唱,能自由的抒发胸臆么?能随意的说唱出老者心中如诗如画般生活的向往么?而老者向往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这诗歌描画出了一幅图景,如僧人出行,踏遍千山万水,走高山,如行走在云端,至溪水边,肆意垂钓,意兴阑珊,心意起,则涧边弹琴,信手拈来。
作者描写着自己心中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似是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白领对于乡下生活的向往。作者衡量这种生活的标准是,此生着几两屐。
而作者又是多么的渴望在云游中能够遇到知己,这样,也不枉这云游的生活,不辜负这壮阔的河山,大好的时光。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着几两屐,谁识卧游心?
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这隐士的生活,为许多古代的文人所倾慕,所艳羡。诗人描述的景象,象一幅画作,让人产生了无限的向往,诗人自己禁不住神游开去,觉得作官的日子真是受罪。
多么的想,过上田园、美酒、诗书为乐的日子阿。就好像,我们今天,好多都市里的人,梦想着去乡下租一片土地,开垦一块自己的菜园,养上一群鸡鸭。
有些生活方式,有些东西,也许,对于我们有些人来说,一生也不可能拥有,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体味,去追求。毕竟,追求美、追求洒脱、追求自然,总好过追求一些黑暗的、无聊的生活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