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些人的人情是期待你用金钱回报的,你会怎样回应?
分析如下:
如果花钱在先,不免成为了没有服务标准的服务业。花钱的人也难免会变的挑剔,觉得钱花在了不确定上。因此心里会期待更高的情感补偿。那么如果能想办法在经济上不亏,又让客人满意,那就会是门生意。但因为客人的个性多变,想要保证经济上的盈余,情感上的付出就会多些,也许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超出了经济所能补偿。
如果人情在前,那么经济上的补偿又因为无法直接讨价还价怕伤了人情而无法找到平衡。于是,要依着对对方所付出的经济情况的猜测加上人情的溢价而寻找让对方满意的补偿。如果能够明确对方所付出的经济,那么至少可以实现让对方的付出经济有所补偿,而最困难的是溢价。溢价少了,伤了感情,溢价高了,有可能超出了正常的市场定价,而为对方的服务价格支付了额外的部分。鉴于对方对自身付出的情感的期待汇报的个体差异,有时候即使支付了市场价也可能会得到对方的不满,因此稳妥的一点就是支付高额溢价,来增加对方满意的可能的概率。
有时候人们会用这种方式来考验一个人,比如说谈恋爱的时候,很多人会把花了多少钱与我对你的情有多真划等号,或者至少是计算着至少在付出的感情打了水漂后还能得到经济补偿。而这也是法律的关于精神损失的处理方式。
这事情总是困扰着我。而今天我也听到了一个人在暗示我应该为人情债做点什么补偿。
我想到了一个原则,就是人情还人情,经济还经济。
然而我发现这个原则有些天然的执行上的困难。首先就是人情债总是容易与经济挂钩,而人在经济上又是有差别的,因此你单纯理解为经济债,那就亏了人情,而仅仅作为人情去理解,亏了经济,因为你理解是人情,别人可能更看重经济。而他本就是带着期待你支付人情溢价的目的而做的,因为大多数人情的标准就是让人满意吧。
那么顺着这个思路来,一些人会更多的施与人情而优先得到主动的地位。因为只要你只还人情,对方稍微表现出一丝不满,就让你知道你还没还完。而你说,只补偿对方的损失,那对方也可能觉得你不懂人情世故,不值得交往。
这样一来,为了在人情债中保持平衡,人情往来就成了一种解决方案,就是让时间来抹平这种额外的溢价,让双方在多次交易中得到一种动态的平衡。如果有一天一方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的长期亏损的经济,或者一方的情感无法通过经济来弥补,那么这种动态平衡就走向了最终清算,或者老死不相往来,或者走法律程序或私了等经济追偿手段。总之在没还清前,这人际关系总不自由。
人们看到了这些,有些人会利用这种心理为自己牟利。而为了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主动,不让自己吃亏,小经济大人情,是最优的解决方案。可是人情这东西,怎么算大呢?时间,精力,情感的付出,对方是没办法算的,只有经济是可衡量的。
考虑到双方的经济不对等,比如有人捐了100和有人捐了100万给寺庙,这个是穷人,一个是巨富。这一点意味着你如果期待着人情债让你得到利益,你更应该去找富人而不是穷人。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对方在认可你的人情的时候,也是可以看重情感和经济两方面的。虽然你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情感,但别人只愿还你的经济债,因为某种程度上他没办法还清这些。因为即使他去还了,其认可程度也是你的主动,意味着他可能还不起。那么至少还了经济,是他能做的,他可能做不到的他也不愿去做,他的时间和经济可以去赚钱,而因为容易衡量更不容易亏。
因此这个以自私是一切人情债基础假设的演绎,得出了一切人情债都要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结论。与此对应的战术就是,要以最少的经济付出来实现最大化人情的效果,并且要看对方的经济实力来确定是否要施以人情。如果对方也深黯这个道理,就要一切以利益公平交易为准做谈判式的交往。而因为人情债的长期性,一定只与不如你手段高明的人保持长期的人情往来。或者你另有所求而在那个收割人情的时刻来临前,控制好在对方身上的投入来保证能够减少坏账比例。
细想的话,这里也会存在陌生人和熟人的区别。因为我们身边的人际关系资源有限,因此过度的宰一把就走的方式不可取,这涉及到我们建立新人际资源的能力。
然后回到那个原则。用人情还人情,用经济还经济。然而人情的存在又是不平等的,比如你在危急时刻救人一命,别人不可能马上用你危急时刻救你来报答,只能说一两句感谢。因此尽量不欠人情是可以减少这种情况的。
所以说到这里,在对方不是带着经济的自私的目的付出时。大可凭着自己的情谊以情还情不必觉得亏欠。而如果对方以经济为目的而付出人情时,要怎么办呢?
写到这,我有点被自己绕晕了。
所以我要把框架和概念理顺。
我把人情债看作是人情和经济债的结合体。所谓还债,是指一方面自己不觉得亏欠,另一方面不让别人挑理。这有个大前提的假设就是,人们对自己付出的都暗暗的要求有所回报。
也许这个大前提在某些情况下是不成立的,比如说父母对子女无私的付出。但在中国的绝大多数人际关系中都不是这样的。
有些人能够知道要如何讨好别人,让人高兴或者感到愉快,凭着这种技巧,他可以在人情债中占得优势。
一些文章提到了所谓的人情债是一种社会互助的方式。大家默认了要互相帮助。而随着商品社会的发展,这种人情债有个更多商品的属性。
11月20日 更
开了的坑怎么都要填完吧。
换个想法看就跟可以跳出这种算计的焦躁了。这个问题本就是个坑,就是说你如果这样想了,也就陷在了里面。人情本就不是可计算的,这个问题的假设本就是社会功利的一个表现。如果你不明白,可能被社会坑,但顺着它,你也就变成它了。总的来说,是要避免这种功利的人际关系,因为对于不善于此道的人很累。人情世故就是这样的东西吧。但像是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这样的人却不是都能做成的。因此,需要一些简单的大道理,至少让人细节没做好但至少大方向没错。厚黑学的政治技巧也许是某些人生存下去的本领,却也映射了某种大环境。
那么简单来说,至少可以做到的是善良和诚实,而不全是卑劣的算计。拒绝这种功利和表面的虚伪的人的人情,是种智慧,另外也不必要求自身的完美,做合适的事情就好,即发之于情就不必求补偿,也可在止于礼和理时,知道分寸是否是合适的。有术又可有道。
这本来就是人心人性的难题,不可能求的一个一句话的标准。如何取舍,可以鉴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