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观点,尊重不一样——这里是千语新说。
近来财务自由这个概念突然火了起来,不管曾经的梦想是科学家还是挣大钱,统统改成了“洋气”的财务自由。因为它可以翻译成:当我活着可以不为赚钱发愁的状态。很多人会想,等我财务自由了,我就环游世界/好好陪伴父母/追寻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睡到自然醒……
打住!是不是觉得这个想法似曾相识呢?在我们学生时代,每个人听得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家长说的那句话:等你高考完了,你就……(省略号里选项若干,而且都很诱人),高考是一个人为预设的终点线,无论之前或之后真实的人生是什么样,只要站上了这个跑道,目标就只有奔向它。那么全力以赴拼到高考结束之后呢?除了游逛一暑假之外,真正上了大学,才发现生活本身还是该什么样就什么样,并没有因为在“高考之后”变得更容易些。而后我们的整个人生都充斥着这句话:等我期末考结束了,我就……/等我上班了有工资了,我就……/等我遇到了心目中的那个他,我就……/等我孩子长大了,我就……我们总期待这世上存在一个特殊的日子或者特别的人,以金光闪闪的终点的形式出现,结束一切现有的痛苦,开启另一番新的天地。
我把它称之为:节点思维。这种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习惯性地等待或者说期待有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或者事件出现;
比如说期待高考结束后可以痛快地玩耍,或者等待存款到达一定数量之后换辆车,或者等待拥有了自己的房子再花大力气好好装修……这样的想法在日常中出现的几率太高了,它背后隐藏的潜台词是:我给自己人为设定一个做事的条件,只有当这个条件满足了我才去做这件事。那么如果这个节点不来呢?或者说,来了你却发现跟你想象的并不一样,怎么办?
怎么办?没想过。反正这个节点还没来,那我就先不用考虑之后的事。
2.认为这个节点之后会有明显的,非人为的,而且默认向好的改变;
这个特性其实很有意思,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对未来的很多期待都是默认向好的,就拿高考做例子,很多人想高考结束后上了大学就过上了“60分万岁”的生活,终于可以不再像高中那么辛苦,可事实上呢?大学里有一个这样的段子:上高中时我羡慕上大学,只要60分就行;上了大学我却开始怀念高中,不到60分都行。大学有面临挂科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真的就比高中轻松吗?未必,只不过衡量轻松与否的标准从单一变为多维了,以前只学习,现在除了学习还要面临很多其他的事,甚至有些人进入社会工作之后,发现学习可能属于最简单的那一类事了。一项标准的绝对降低并不能抵消整体维度的相对升高。
3. 对节点以后无比期待,对节点之前敷衍了事、放纵自己。
最典型的就是:我发誓,这是我最后一次吃零食!从明天开始减肥!!!再也不吃了!——说的好像睡一觉你都不是你了一样。如果明天能忍住不吃零食,那么今天也能忍住,而且少吃一顿更利于减肥;如果今天忍不住,那么明天一样忍不住,只不过给自己一个拖延的借口罢了,到明天能不能忍住再说吧,反正现在还没到明天,还能吃。
如果说一开始提到节点思维这个定义,大家还不明晰这个概念到底是褒是贬的话,那么分析完这三个特性后,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得出结论:节点思维往往是一种武断的、单一的、想当然的思维陷阱。它背后隐藏的是我们的懒惰、拖延和对当下的敷衍。
想一想,你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不自觉地运用节点思维呢?财务自由至少别等了,通胀跑不跑得赢都不一定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