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不分享让很多家长头疼,也容易给小朋友带来生活和社交中的挫败和困惑。因此,细心观察孩子的情况,试着找到原因并着重解决,不仅让亲子相处更轻松,也真正能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保持独立的思考。
上面说到拖拉、不分享三个问题,这两个问题产生的共性,一般包括1、规则或榜样缺失,没人告诉孩子要怎么样做更好;2、过于专注或专注力不足;3、孩子压力大,消极应对。
如果通过仔细观察,孩子拖拉和不分享是出于上面三个因素,很好解决。
比如规则或榜样缺失的情况。现在很多家庭,祖辈加父辈一群人围着一两个孩子,好东西优先给孩子的情况非常普遍,养成孩子自我中心的习惯。只要父母鼓励孩子礼敬长辈和分享的同时取得长辈的支持,鼓励祖辈在孩子分享时坦然接受并给予鼓励。水果或点心则建议向幼儿园学习分餐,明白告诉孩子不可以乱动别人的食物,当孩子习惯秩序化平等化的环境后,更容易养成不独占的心态。
鼓励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后聚会。鼓励孩子放学后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分享玩具、绘本或小零食。孩子们很容易产生自豪感,也会更愿意分享和交流。
分享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界限』。有的孩子在分享助人的时候,遇到享用起来刹不住车的小朋友,会非常慌乱和困惑。这时家长需要先平复心情。再和孩子一起分析刹不住车的小朋友是什么原因,帮助孩子想一想并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当孩子确实还不够力量面对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做出示范。
举个例子:小朋友A特别喜欢跟小朋友B玩和问问题。经常不管B在做什么随便打断或去拿B的笔或本子。B感到很困扰,跟A抗议甚至小打了一架依然无效。B的麻麻跟老师沟通并了解A的情况后,明白孩子是界限感和规则缺失,于是主动带着B找到A,温和而坚定的告诉A请教问题和借用东西要先经过别人同意才更有礼貌。A愉快的接受并做出了改变。B通过麻麻的示范也更明白怎么样建立和维护界限。
当然,小朋友的情况千差万别,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做父母的先平复自己的心疼和焦虑,避免贴标签。同时和老师保持好沟通,全面了解情况,更有利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建立自信。
孩子因为过于专注于手里的事而忘记分享,建议不要打扰,让小朋友自己解决。而对于导致拖拉的专注力不足,最好在家里培养专心做事的氛围。吃饭的时候关掉电脑电视和手机。读书和看电视的时候不吃零食。玩儿的时候不追着喂饭喂水。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家长尽量不打扰,尤其避免看电视、吃零食、开玩笑等这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给孩子整块的时间和空间。
有三个小方法对于孩子建立节点意识很好用:
管理学中有一个工作方法叫OKR,也就是目标管理法。这个方法改善孩子拖拉非常好用。日常跟孩子一起商量好课余的时间安排,每周固定个时间庆祝一下。让孩子感受到达成目标的成就感,对孩子专注做手头的事和建立节点意识很有帮助。
玩耍或做事前和孩子约好时间,并提前十分钟、五分钟、两分钟各提醒一次,有利于孩子提前做好心理和形式上的结束准备,和建立节点意识。
第三个小方法叫To-do-list,也就是必做事项列表。每天放学让孩子在彩色便签纸上列出最多三件必做的事,按自己认可的顺序开动。做好一项就用喜欢的颜色重重划掉或撕掉,睡觉前看到涂满喜欢颜色的便签,会让孩子感到小小的成就感。日积月累之下,不仅可以改善拖拉,还可以帮助孩子分清主次。
压力大导致不分享的情况比较容易被忽视。常见的情况有怕被拒绝,怕分出去就没了等,究其原因是还没有准备好面对未知情况。家长可以坦然承认孩子还没有准备好。也可以单独和孩子分享过往的经验。总之,耐心体会孩子的心情,引导和鼓励会更有利于孩子打开心态。
压力大导致的拖拉是孩子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但也容易被忽视的情况。要做的事情难度大导致的拖拉比较容易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单调和机械的重复也很容易带来压力导致消极逃避。重复简单而不熟练的动作最容易烦躁和产生压力感。松在考完钢琴四级后就一度对练琴产生强烈的厌烦,原因是会但不熟,没有挑战的刺激感和成就感。幸运的是,他的老师很细心也很有经验,引荐他参加演出接触能人异士,拓展眼界;讲曲目背后的故事,增加趣味性;弹奏结合唱谱或歌唱等等,帮助他一起突破坚持的关卡。
很多家长倾诉孩子作业拖拉或逃避练琴的烦恼。建议大家先观察孩子的兴趣有没有建立起来。如果没有,沉住气引入专业人士(专业&经验)帮助孩子找到或建立兴趣。再耐心引导和陪伴孩子消除单调感,冲过去就是好汉呀。
共性的问题先说这些。对于个性化的问题,管理学上常说管理者就是支持者,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亲子。消除焦虑,细心观察,做好家校沟通或引入专业人士,找到问题并和孩子一起克服,成为孩子的王牌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