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听途说 又到中秋
时间过得真快,感觉过完年还没多少日子,转眼又快到中秋了。也许是人老了,就觉得日子过得快了。记得小时候过完中元节,就盼着过中秋节,但还是嫌日子过得太慢。
小时候过中秋感觉特好。中秋节到了,爷爷总是背着筐去县城买两包月饼和四、五斤猪肉,那时的月饼基本是自来红。包月饼用两层糙纸,包好后再加一张大红的门票,月饼包好功夫不长,油就透过包装纸了。包月饼是售货员的基本功,月饼算是不好包的品种,不是老售货员,还真包不好。虽然奶奶持家比较节俭,年节还是过得不错,中秋节中午炖肉必不可少,有时要买点儿带鱼。二姐也提前和伙伴们用自行车驮着玉米,去永定河沿儿换梨,一个布口袋一边装鸭梨,一边装广梨。到了我大点儿,也会去团河农场买些玫瑰香葡萄。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先给月亮和兔爷儿上供,院子里摆好桌子,然后码好月饼、梨、沙果,还有一杈毛豆,据说毛豆是专门给兔爷儿的供品。上完供,奶奶开始给全家分月饼,基本是每人两三块月饼,梨随便吃。
坐在满是月光的院子里,吃着月饼,听爷爷讲古,感觉特美。爷爷经常讲应景儿的故事,到了中秋就讲月饼的传说:月饼以前是没有馅的,在暴元的时候,每十户养着一个鞑子,好吃好喝侍候着,十户共用一把菜刀,鞑子还用锁链锁着。谁家娶新媳妇了,鞑子享有初夜权。中秋节的晚上,大家吃月饼时发现月饼里夹着纸条“八月十五杀鞑子”,十户人家齐动手,杀光了所有的鞑子。为了纪念此事,以后的月饼就就开始放馅了。不知是年龄大了味蕾退化了,还是东西不如从前了,日子过得寡淡,吃得东西也寡淡无味了。